(2007年12月18日业务研究与职业培训委员会会议通过)
1.1 制订目的
本操作指引由上海市律师协会建筑与房地产法律研究委员会起草,其目的系为规范本市律师办理与城市房屋拆迁、征地拆迁相关的诉讼和非诉讼业务,提高律师办理拆迁法律服务质量,维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并非强制性规定,仅供律师在实际业务中参考与借鉴。
1.2 概念界定
(1)城市房屋拆迁,是指根据城市规划和国家专项工程的拆建计划以及当地政府的用地文件,由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对城市规划区域内国有土地上的的房屋及附属物进行拆除,并对房屋所有者或者使用者给予补偿安置的法律行为。
(2)征地拆迁,是指为了国家建设和乡镇规划的需要,依法对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上的房屋及附属物进行拆除,并对房屋所有者或者使用者进行补偿安置的法律行为。
(3)拆迁人,是指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单位。
(4)拆迁单位:取得拆迁资质的房屋拆迁公司。
(5)被拆迁人,是指被拆除房屋的所有人。
(6)房屋承租人,是指与被拆迁人具有合法租赁关系的单位和个人。
(7)房屋同住人,是指在拆迁许可证核发之日,在被拆迁居住房屋处有本市常住户口,已实际居住一年以上,且本市无其他住房或者虽有其他住房但居住困难的人。
(8)房屋使用人,是指实际占用房屋的单位和个人。
1.3 律师办理拆迁法律业务的基本原则
拆迁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广大被拆迁人的切身利益,律师办理拆迁法律业务应遵循如下原则:
(1)忠诚负责原则。律师办理拆迁法律业务,应不受任何单位及其他组织和个人的非法干涉,依法维护国家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和委托人的合法权益。
(2)专业精湛原则。律师办理拆迁法律业务,应掌握拆迁专业知识和业务操作的相应能力和水平,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委托人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
(3)勤勉敬业原则。律师办理拆迁法律业务,应勤于学习、勤于思考、恪尽职守,根据委托人的要求,在与委托人约定的期限内完成各项受托法律业务。
1.4 律师办理拆迁法律业务的前提和要求
(1)律师办理拆迁法律业务,应在核实委托人的主体资格并充分了解受托事项的具体情况后,与委托人制作谈话笔录,分析利弊,告知法律风险。
(2)律师须与委托人签订委托协议,在取得委托人的合法授权后,在受托权限内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损害委托人的合法权益。
(3)律师办理拆迁法律业务,应把有利于社会稳定作为自己的社会责任,把促进矛盾化解、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办理拆迁法律业务的工作要求。
(4)律师在办理拆迁法律业务中应保守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委托人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1.5 本操作指引的业务适用范围
本操作指引适用于律师代理与上海市城市房屋拆迁、征地拆迁相关的诉讼和非诉讼法律业务。主要适用于律师为政府、拆迁人、拆迁单位、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房屋同住人、房屋使用人提供拆迁法律咨询、受托调查、起草修改拆迁方案、起草修改各类法律文书、出具专项法律意见书、培训拆迁工作人员、参与与拆迁有关的评估、听证、谈判、行政裁决、强制拆迁、行政复议、仲裁诉讼活动等拆迁全过程的法律服务。
律师代理城市规划区内涉及军事设施、教堂、寺庙等宗教设施、文物古迹以及外国驻华使(领)馆房屋的拆迁法律服务不适用本操作指引。
2.1.1 概念界定
(1)房屋拆迁前期准备阶段,是指截至房屋拆迁许可证公告之日前的阶段。
(2)搬迁期限,是指被拆迁人和拆迁人在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中约定或者裁决规定的被拆迁人腾出房屋完成搬迁事宜的期限。
(3)拆迁期限,是指完成整个拆迁工作所规定的期限。
(4)城市房屋拆迁评估,是指为确定被拆迁房屋货币补偿金额,根据被拆迁房屋的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因素,对房地产市场价格进行的评估。
(5)房屋拆迁评估时点,为房屋拆迁许可证颁发之日。拆迁分期实施的,以当期房屋拆迁许可证颁发之日为房屋拆迁评估时点。
(6)房屋拆迁评估报告的有效期,为房屋拆迁许可证的拆迁期限,包括拆迁的延长期限。
特别提示:集体土地房屋拆迁不适用本章。
2.1.2 法律依据
(1)《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05号文,由国务院于2001年6月13日公布,自2001年11月1日起施行);
(2)关于印发《城市房屋拆迁工作规程》的通知(建住房[2005]200号,由建设部于2005年10月31日发布,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
(3)《城市房屋拆迁评估指导意见》(建住房[2003]234号,由建设部于2003年12月1日公布,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4)《房地产估价机构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42号,由建设部于2005年9月27日发布,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
(5)《上海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细则》(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11号,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于2001年10月29日公布,自2001年11月1日起施行);
(6)关于贯彻执行《上海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细则》若干意见的通知(沪房地资[2001]673号,由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于2001年12月10日公布,自2001年11月1日起适用)
(7)《关于建立房屋拆迁工作有关制度的通知》(沪房地资拆[2003]297号,由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于2003年8月13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8)《上海市房屋拆迁评估管理暂行规定》(沪房地资市[2002]67号,由上海市土地资源管理局于2004年3月29日以沪房地资权[2004]114号文修改,自2004年4月1日起施行);
(9)《上海市房屋拆迁评估鉴定暂行规则》(由上海市房地产估价师协会于2002年4月16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0)关于印发《上海市城市房屋拆迁评估技术规范(试行)》的通知(沪房地资市[2002]66号,由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于2002年2月5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1.3 城市房屋拆迁的前提条件
本市需要拆迁房屋的建设单位应当向拆迁房屋所在地的区、县房地局提出申请,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后,方可拆迁房屋。
重大市政建设项目拆迁房屋,应当向市房地资源局提出申请。
2.2.1 拆迁资格
拆迁人和拆迁单位在拆迁前期准备阶段,应具备以下资质并取得以下文件:
(1)拆迁人、拆迁单位应具有拆迁主体资格与资质;
(2)拆迁工作人员应持有上岗证;
(3)拆迁人应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
(4)拆迁人应取得建设项目批准文件;
(5)拆迁人应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6)拆迁人应取得拆迁许可证。
2.2.2 拆迁人、拆迁单位的前期准备
(1)调查拆迁基地被拆迁人的基本情况(拆迁基地的四至范围、房屋类型、面积、户数、人口、老弱病残特殊对象等)。
(2)确定拆迁范围后,核实拆迁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有无进行下列活动:
1)新建、改建和扩建房屋及其附属物;
2)改变房屋和土地用途;
3)建立新的房屋租赁关系;
4)分列房屋租赁户名。
(3)举行制定拆迁方案的听证会。
(4)制定拆迁计划与拆迁方案,拆迁方案应载明如下事项:
1)拆迁四至范围;
2)拆迁房屋总建筑面积(分别列出居住房屋与非居住房屋的具体数量,公房、私房、宗教产和代管产的具体数量);
3)拆迁户数;
4)拆迁期限;
5)拆迁基地分期实施拆迁的情况;
6)拆迁补偿安置资金总额的预算;
7)申请拆迁许可证时首期补偿安置资金到位数额、安置房屋的价值量,及后续资金分期到位计划;
8)实施拆迁的方式。
(5)拆迁人应备有不低于补偿安置资金总额30%的拆迁补偿安置资金,并设立专用存款账户。补偿安置资金与安置用房价值之和不足补偿安置资金总额的,拆迁人应当在拆迁方案中明确资金分期到位的时间。
(6)核实安置房源的产权是否清晰、无权利负担。
(7)核实安置房源的数量是否达到拆迁基地被拆迁人总户数的70%,安置房源是否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及是否达到本市公共建筑设施配套要求。
2.2.3 拆迁人、拆迁单位应当注意的问题
(1)区、县房地局不得作为拆迁人,也不得接受委托实施拆迁。
(2)不得采用恐吓、胁迫以及停水、停电、停止供气、供热等非法手段实施拆迁。
(3)须按照房屋拆迁许可证确定的拆迁范围实施拆迁,不得擅自扩大或者缩小。确需扩大或者缩小拆迁范围的,应当按规定办理规划、土地批准手续,并向颁发原拆迁许可证的区、县房地局申请变更拆迁范围。
(4)拆迁必须在规定的拆迁期限内完成。确需延长拆迁期限的,应当在拆迁期限届满日的15日前,向区、县房地局提出延期拆迁申请,区、县房地局应当在收到延期拆迁申请之日起10日内给予答复。拆迁期限累计超过一年的,延期拆迁申请由区、县房地局报经市房地资源局核实后给予答复。
(5)建设项目若在拆迁期限内发生转让,应当经区、县房地局同意后,办理房屋拆迁许可证变更手续;区、县房地局应当将变更后的房屋拆迁许可证的相关内容予以公告。建设项目转让人尚未将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或者裁决载明的有关权利、义务履行完毕的,由受让人继续履行;项目转让人与受让人应当书面通知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并自转让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予以公告。
2.2.4 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的前期准备
(1)核实拆迁人、拆迁单位的拆迁资质和相关文件;
(2)核实拆迁许可证是否载明拆迁人、拆迁范围和拆迁期限等事项;
(3)参与制定拆迁方案的听证会,并发表意见;
(4)核实拆迁计划与拆迁方案的合法性、完整性、可行性;
(5)核实拆迁人拆迁补偿安置资金的到位情况;
(6)核实安置房源的产权、负担、数量、质量及设施配套情况。
2.3.1拆迁评估机构的确定
1、房屋拆迁评估机构的资质
从事房屋拆迁评估的房地产评估机构,应当为获得一、二、三级房地产评估机构资质许可的房地产评估机构。未获得房地产评估资质许可以及虽获得三级房地产评估资质但尚处于暂定期内的房地产评估机构,不得接受房屋拆迁评估委托、出具评估报告或者价格咨询报告。
一般情况下,拆迁当事人应选择综合实力较强、社会信誉良好的房地产评估机构对拆迁房屋进行评估。
2、房屋拆迁评估机构的确定方式
(1)被拆迁人投票确定。采取投票方式的,应根据投票结果,按照简单多数的原则,得票数第一位的为拆迁基地的评估机构,第二位的为重新评估机构。拆迁人应将投票结果进行公告。
(2)拆迁当事人协商确定。采用协商确定的,应由全体拆迁当事人通过协商一致后,确定评估机构和重新评估机构。
(3)抽签确定。采用抽签方式确定评估机构的,应同时确定重新评估机构。
特别提示:
(1)拆迁当事人可以要求区县监察委、街道办事处等共同监督拆迁评估机构确定的过程;
(2)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与拆迁当事人不得具有利害关系,也不得是拆迁当事人本人。
2.3.2 拆迁房屋评估委托合同的签订
同一拆迁范围内,拆迁人只能委托一家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并与其签订书面的房屋拆迁评估委托合同。房屋拆迁评估委托合同应包括以下内容:
(1)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
(2)委托评估的被拆迁房屋的性质、用途、面积;
(3)评估的价值标准及评估方式;
(4)需要双方当事人提供的资料及提供方式;
(5)评估报告的交付日期;
(6)酬金及支付方式;
(7)违约责任;
(8)评估报告争议的解决程序及责任承担;
(9)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
(10)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2.3.3 评估程序
(1)评估机构接受房屋拆迁评估委托后,不得转让、变相转让受托的评估业务。
(2)评估委托人应当如实向评估机构提供评估所需资料,协助评估机构开展现场查勘等工作。
(3)对被拆迁房屋进行实地查勘,查勘记录、拍摄被拆迁房屋状况的照片及录像、实地查勘记录应由实地查勘的评估人员、拆迁人、被拆迁人签字认可。
(4)评估机构应当按照拆迁评估委托合同约定的时间和要求完成评估,向拆迁人出具评估报告(包括分户评估报告);如未按照约定的时间和要求完成评估,或者评估失实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5)针对成片简屋、旧里及非成套独用居住房屋,拆迁人应当委托评估机构做抽样评估报告,且抽样评估样本比例不得低于同类被拆迁房屋建筑面积的5%。若抽样评估结果明显低于被拆迁房屋所处区域最低补偿单价标准的,拆迁人应当将抽样评估的结果在拆迁范围内进行公示,评估机构可以不再出具分户评估报告;但被拆迁人要求的除外。
(6)对于同一拆迁范围内既有国有土地,又有征用集体土地的房屋拆迁工作的,应分别依照不同的规定及标准进行评估。
(7)房屋所有权人或者房屋承租人拒绝评估时,评估机构可以参照被拆除房屋同区域、同建筑类型的房屋进行评估。如当事人对评估结果有异议的,可以申请鉴定。
(8)被拆迁房屋的性质和面积一般以房屋权属证书及权属档案的记载为准;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对被拆迁房屋的性质或者面积协商一致的,可以按照协商结果进行评估。
(9)若评估依法代管的、产权不明确的房屋,评估机构应将评估报告(含技术报告)及评估过程中形成的有关评估资料同时提交给委托人,由委托人一并办理证据保全手续。
(10)评估机构应按照评估技术规范的要求收集各类资料并归档,并至少保留十年。
2.3.4 评估报告
评估报告的形式与内容应当具有真实性与合法性,评估报告的具体内容应该包括:
(1)委托方与受托方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
(2)拆迁房屋的情况;
(3)拆迁房屋的评估时点;
(4)评估的原则和依据;
(5)拆迁房屋的评估结果;
(6)评估报告的有效期限;
(7)专职注册房地产评估师的签字以及评估机构的盖章。
评估委托人应当将分户评估报告送交被拆迁人。
2.3.5 评估异议
(1)如果拆迁当事人对评估报告有疑问或者异议,有可能导致原评估报告发生变更的,评估委托人可向原评估机构询问、申请复核。原评估机构应当对拆迁人、被拆迁人就评估报告提出的疑问向其作充分解释,解释内容包括拆迁评估的依据、原则、程序、方法、参数选取和评估结果产生的过程。
(2)拆迁当事人对评估报告有异议且评估机构不能充分解释的,可以另行委托其他评估机构重新评估。
(3)评估委托人就原评估机构的评估结果、复核结果有异议,或者另行委托评估的结果与原评估结果有差异,且协商达不成一致意见时,评估委托人可以在收到评估报告、复估结论或者重估报告后的15日内向房地产价格评估专家委员会申请技术鉴定。评估机构应当配合专家委员会的鉴定工作,向专家委员会提供评估报告、评估技术报告及鉴定所需的其他有关资料。
(4)若房地产价格评估专家委员会认为评估报告不合法、不规范、不合理的,由专家委员会指定其中一家评估单位进行再评估;而拆迁当事人对再评估仍有争议的,可以重新向专家委员会申请鉴定。
特别提示:房地产价格评估专家委员会成员不得与原评估机构、拆迁当事人有利害关系,不得是拆迁当事人本人。
3.1.1 概念界定
(1)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是指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依照法律规定,就拆迁人因拆除被拆迁人的房屋,对被拆迁人予以货币补偿和安置或者产权调换补偿并对房屋使用人予以安置事项所达成的协议。
(2)价值标准房屋调换,是指实行与货币补偿金额同等价值的产权房屋调换。
(3)面积标准房屋调换,是指拆迁居住房屋,实行以房屋建筑面积为基础,在应安置面积内不结算差价的异地产权房屋调换。
(4)最低补偿单价标准,是指为被拆除房屋同区域已购公有居住房屋上市交易的平均市场单价,本指引所称的单价,是指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价格。
特别提示:集体土地的房屋拆迁补偿与安置不适用本章。
3.1.2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二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07年3月16日通过,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2)《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05号文,由国务院于2001年6月13日公布,自2001年11月1日起施行);
(3)《关于房屋建筑面积计算与房屋权属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建住房[2002]74号,由建设部于2002年3月27日公布,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4)《上海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细则》(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11号,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于2001年10月29日公布,自2001年11月1日起施行);
(5)关于贯彻执行《上海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细则》若干意见的通知(沪房地资[2001]673号,由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于2001年12月10日公布,自2001年11月1日起适用);
(6)关于印发《关于实施房屋拆迁面积标准调换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沪房地资拆[2005]260号,由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于2005年5月9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7)《关于上海城市房屋拆迁货币补偿安置资金交付和使用有关事项通知》(沪房地资拆[2002]289号,由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于2002年6月17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8)《关于发布本市城市居住房屋拆迁补助费标准的通知》(沪价商(2002)10号,由上海市物价局、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于2002年2月29日发布,自2001年11月1日起适用);
(9)《关于本市城市居住房屋拆迁市场价补偿安置中价格补贴标准的通知》(沪价商[2001]51号,由上海市物价局、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于2001年12月27日公布,自2001年11月1日起适用)。
3.2.1 拆迁补偿的方式
(1)货币补偿;
(2)产权房屋调换。
特别提示:被拆迁人可以选择补偿方式。但是选择权要受到以下两种条件的限制:
(1)拆迁非公益事业房屋的附属物不作产权调换,拆迁时被拆迁人只能选择货币补偿;
(2)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对解除租赁关系达不成协议的,只能实行产权调换,被拆迁人不能选择货币补偿。
3.2.2 订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主体
(1)拆迁私有房屋的,拆迁人应当与被拆迁人订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拆迁公有房屋的,拆迁人应当与房屋承租人订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
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以房屋拆迁许可证核发之日合法有效的房地产权证所载明的所有人和租用公房凭证、房屋租赁合同所载明的房屋承租人为准,由拆迁人按户进行补偿安置。
(2)拆迁租赁房屋的,拆迁人应当与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共同订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拆迁人应当与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分别订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
1)拆迁执行政府规定租金标准的公有出租房屋且被拆迁人选择货币补偿的;
2)拆迁执行政府规定租金标准的私有居住房屋的;
3)拆迁房管部门依法代管的房屋的;
4)拆迁宗教团体委托房管部门代理经租的房屋的。
特别提示:所谓执行政府规定租金标准的私有出租居住房屋,包括以下三类:
(1)由房管部门代理经租的私有居住房屋;
(2)落实私房政策后由房管部门代为经租的居住房屋;
(3)1983年12月17日《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实施前已经建立租赁关系、执行政府规定租金标准,并且租赁关系延续至今的私有出租居住房屋。
(3)如果公有居住房屋承租人在本市的常住户口已注销的,补偿安置协议签订主体,由按照《上海市房屋租赁条例》的规定可以继续承租该公房的同住人签订补偿安置协议;同住人有多人的,应协商确定签订补偿安置协议的代表;无同住人的,由按照《上海市房屋租赁条例》的规定可以继续承租该公房的本市居民签订补偿安置协议。
3.2.3 货币补偿拆迁安置协议的内容
(1)订立协议的主体;
(2)被拆除房屋的位置、性质、建筑面积;
(3)货币补偿金额;
(4)搬迁期限;
(5)违约责任;
(6)争议的处理;
(7)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3.2.4 房屋调换拆迁安置协议的内容
(1)订立协议的主体;
(2)被拆除房屋的位置、性质、建筑面积;
(3)安置方式:
1)以现房调换的,应当约定安置房屋的价值金额、面积、地点、层次和房屋交付时间等事项,以及拆迁人应当向被拆迁人支付搬家补助费、设备迁移费;
2)以期房调换的,除约定安置期房的价值金额、面积、地点、层次和房屋交付时间等事项外,还应当约定过渡期以及过渡期内的临时安置补助费;
(4)搬迁期限;
(5)违约责任;
(6)争议的处理;
(7)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特别提示:
(1)搬家补助费、设备迁移费和临时安置补助费标准则由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市房地资源局制定。
(2)以期房调换的,过渡期内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应自行安排住处。
3.2.5 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备案
拆迁期限届满后的30日内,拆迁人应当将其订立的所有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报区、县房地局备案。
3.3.1 拆迁房屋面积的确定标准
(1)拆迁房屋建筑面积,以房地产权证记载的建筑面积为准;
(2)无房地产权证的,以相关批准文件记载的建筑面积为准;实际建筑面积小于相关批准文件记载的建筑面积的,以实际建筑面积为准;
(3)相关批准文件未记载建筑面积的,或者虽无批准文件但在1981年以前已经建造用于居住的房屋,以有资质的房地产测绘机构实地丈量的建筑面积为准。
3.3.2 特殊房屋面积的确定标准
1、阁楼面积的确定
(1)在2001年11月1日以前租用公房凭证中已有记载的、用于居住并已计算收取租金的阁楼,高度在1.2米至1.7米的部分,按照实际居住面积的一半并换算成建筑面积计入公房的建筑面积;
(2)1.7米以上的部分,按照实际居住面积并换算成建筑面积计入公房的建筑面积;
(3)其他情形的阁楼,不计入建筑面积。
2、承租公房面积的计算
(1)承租的公有非居住房屋,以房屋租赁合同记载的建筑面积为准;
(2)承租的公有居住房屋,以租用公房凭证所记载的建筑面积为准;
(3)租用公房凭证记载的是居住面积的,按附录1所列的换算系数计算建筑面积。
3.4.1 居住房屋的货币补偿金额的确定
(1)未出租私有居住房屋、协商议定租金标准的租赁房屋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协议解除租赁关系的以及执行政府规定租金标准的公有出租居住房屋被拆迁人选择房屋调换并安置房屋承租人的,这三种情况货币补偿金额的计算公式为:补偿金额=(被拆迁房屋的房地产市场单价+价格补贴)×被拆除房屋的建筑面积。
(2)拆迁执行政府规定租金标准的公有出租居住房屋,被拆迁人选择货币补偿的,租赁关系终止,其货币补偿金额的计算公式为:补偿金额=被拆除房屋的房地产市场评估单价×被拆除房屋的建筑面积×20%。
(3)拆迁执行政府租金标准的公有及私有出租居住房屋且被拆迁人选择货币补偿的,拆迁人应当按下列规定对房屋承租人进行补偿安置:
1)房屋承租人选择货币补偿或者价值标准房屋调换的,其货币补偿金额的计算公式为:补偿金额=(被拆除房屋的房地产市单价×80%+价格补贴)×被拆除房屋的建筑面积。
2)拆除房屋属于旧式里弄房屋、简屋以及其他非成套独用居住房屋,符合拆迁房屋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规定条件的下列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可以选择面积标准房屋调换:
a.未出租私有居住房屋的所有人;
b.执行政符规定租金标准的公有居住房屋承租人,但被拆迁人选择房屋调换的除外;
c.执行政府规定租金标准的私有居住房屋、由房管部门代理经租的宗教团体房屋、由房管部门依法代管房屋的承租人。
(4)执行政府规定租金标准的私有出租居住房屋,租赁关系终止。被拆迁人可以选择货币补偿或者价值标准房屋调换,其货币补偿金额的计算公式为:补偿金额=被拆除房屋的房地产市单价×被拆除房屋的建筑面积×100%。
特别提示:
(1)实行价值标准房屋调换的,应当按照房地产市场评评估格确定货币补偿金额,再将该金额与安置房屋的房地产市场价结算差价。
(2)被拆除房屋的房地产市场评估单价低于补偿单价标准的,按最低补偿单价标准计算,详见附录2。
3.4.2 非居住房屋的补偿安置
1、安置方法的确定
拆迁未出租非居住房屋的,或者拆迁由租赁双方协商议定租金标准的出租非居住房屋,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协议解除租赁关系的,拆迁人对被拆迁人给予补偿安置;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对解除租赁关系未达成协议的,拆迁人应当对被拆迁人实行价值标准房屋调换。安置房屋由原房屋承租人承租,被拆迁人应当与原房屋承租人重新订立房屋租赁合同。
2、补偿金额的确定
(1)拆迁执行政府规定租金标准的公有出租非居住房屋,被拆迁人选择价值标准房屋调换的,由被拆迁人安置承租人,租赁关系继续保持;
(2)被拆迁人选择货币补偿的,拆迁人应当将被拆除房屋的房地产市场价的20%补偿给被拆迁人,将被拆除房屋的房地产市场价的80%补偿给房屋承租人,租赁关系终止。
3、拆迁人还应当补偿的其他费用
(1)按国家和本市规定的货物运输价格、设备安装价格计算的设备搬迁和安装费用;
(2)无法恢复使用的设备按重置价结合成新结算的费用;
(3)因拆迁造成停产、停业的适当补偿。
这里的因拆迁造成停产、停业的适当补偿,是指拆迁非居住房屋中用于生产、经营的房屋,由拆迁人给予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的适当补偿。补偿标准按被拆除房屋建筑面积每平方米300-400元,由拆迁当事人协商确定。
3.4.3 可以按照非居住房屋补偿标准认定的情形
(1)原始设计为非居住房屋,延续至拆迁时仍作为非居住房屋使用的,可以认定为非居住房屋;
(2)公房承租人与所有人签订了公有非居住房屋租赁合同,建立了公有非居住房屋租赁关系的,可以认定为非居住房屋;
(3)房地产权证记载的权利人为单位,可以认定为非居住房屋,但原始设计为居住房屋以及实际用作职工或者职工家庭居住使用的除外;
(4)原始设计为居住房屋,经市或者区(县)房地局批准居住房屋改变为非居住用途的,可以认定为非居住房屋。但在2001年11月1日以前,已经以居住房屋作为经营场所并领取营业执照的,可以认定为非居住房屋;在2001年11月1日以后,以居住房屋作为经营场所并领取营业执照,未经市划区(县)房地局批准居住房屋改变为非居住用途的,不认定为非居住房屋。
特别提示:区、县劳动部门核发《非正规就业许可证》,以及区、县民政部门或者街道核发《社区服务证》的持证人所使用的居住房屋,不得认定为非居住房屋。
3.4.4 拆迁居住和非居住兼用房屋的补偿安置
(1)拆除居住和非居住兼用的房屋,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选择货币补偿的,可以按照居住用建筑面积和非居住用建筑面积分别计算货币补偿款。
(2)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选择价值标准房屋调换的,应当按照上述货币补偿款,用居住房屋进行调换并结算差价。
(3)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选择面积标准房屋调换的,应当将居住用建筑面积和非居住用建筑面积合并计算为居住用建筑面积,进行补偿安置。
3.5.1 对低收入、居住困难户的补偿安置的特殊保护
为体现“以民为本”的精神,实践中拆迁廉租住房以及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属于孤老、孤残、孤幼的,拆迁人应当优先给予面积标准房屋调换,并可适当减免超过应安置面积部分的房价款。
3.5.2 拆迁宗教团体所有房屋的处理
拆迁宗教团体所有的房屋,应当事先征求宗教事务管理部门意见,并与宗教团体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
拆迁由房管部门代理经租的宗教团体的房屋,租赁关系终止。拆迁居住房屋的,补偿安置方式与标准按照执行政府规定租金标准的私有出租居住房屋的规定执行。拆迁非居住房屋的,被拆迁人和房屋承租人均可以选择货币补偿或者价值标准房屋调换;其中,被拆迁人的货币补偿金额为被拆除房屋的房地产市场价的100%,承租人的货币补偿金额为被拆除房屋的房地产市场价的80%。
3.5.3 拆迁公益事业房屋的处理
拆迁用于公益事业的房屋及其附属物的,拆迁人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城市规划的要求,按照原性质和规模予以重建,或者按照房地产市场价进行补偿。
3.5.4 拆迁公共设施的处理
需要拆除交通岗亭、交通标志、交通护栏、邮筒、废物箱、车辆站点、消防栓、人防等公共设施以及树木绿地的,拆迁人应当重建或者给予适当补偿。
因房屋拆迁需要迁移管线或者铺设临时管线的费用,由拆迁人负担;但结合道路扩建按规划需要就位或者新建、扩建各种管线的费用,拆迁人不予负担。
3.5.5 拆迁由房管部门依法代管的房屋的处理
拆迁房管部门依法代管的房屋,拆迁人应当与代管人订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应当经公证机关公证,拆迁房屋有关资料应当向公证机关办理证据保全。
补偿安置方式与标准为:拆迁由房管部门依法代管的房屋,租赁关系终止。拆迁居住房屋的,补偿安置方式与标准按照执行政府规定租金标准的私有出租居住房屋的规定执行。拆迁非居住房屋的,被拆迁人和房屋承租人均可以选择货币补偿或者价值标准房屋调换;其中,被拆迁人的货币补偿金额为被拆除房屋的房地产市场价的100%,承租人的货币补偿金额为被拆除房屋的房地产市场价的80%。
3.5.6 拆除违章建筑和临时建筑的处理
拆除违章建筑、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的,不予补偿;拆除未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被拆迁人接到停止建设通知后,继续进行房屋及其附属物新建、改建、扩建的部分,不予补偿。
3.5.7 争议房屋拆迁的处理
只要拆迁人提出补偿安置方案,报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核实同意,向公证机关办理证据保全,并且将拆迁补偿资金或者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安置用房、周转用房办理提存的,便可实施拆迁。
3.5.8 拆迁设有抵押权的房屋的处理
(1)在拆迁设有有效抵押的房屋前,应当通知抵押权人关于拆迁房屋的相关事项。
(2)经与抵押权人、被拆迁人(抵押人)协商,能解除抵押合同的,可达成一致意见后,将拆迁补偿款交付被拆迁人。
3.5.9 租赁期限未满的房屋拆迁的处理
拆迁协商议定租金标的租赁居住房屋,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解除租赁关系的,或者被拆迁人对房屋承租人进行安置的,拆迁人对被拆迁人给予补偿。
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对解除租赁关系达不成协议的,拆迁人应当对被拆迁人实行房屋产权调换。产权调换的房屋由原房屋承租人承租,被拆迁人应当与原房屋承租人重新订立房屋租赁合同。
3.6.1 公有房屋货币补偿款的分配。
拆迁人给予房屋承租人的货币补偿款、安置房屋,归房屋承租人及其同住人共有。
承租人、同住人之间一般遵循一人一份、均等分割的原则取得拆迁补偿款,但下列情况除外:
(1)承租人或者同住人属于年老体弱,缺乏经济来源,且按均分所得的补偿款,无法购得房屋保证其正常生活的;
(2)承租人或者同住人在取得公房承租权时额外支付过较多款项的;
(3)对公房内居住的未成年人实际承担监护义务的。
3.6.2 私有房屋补偿款的分割
拆迁人给予被拆迁人的货币补偿款、安置房屋归被拆迁人所有。被拆迁人应当负责安置房屋使用人。
3.6.3 房屋拆迁补偿款之外的其他补偿费的处理
搬家补偿费、设备迁移费、临时安家补助费,应归确因拆迁而搬家、设备迁移和临时过渡的承租人、同住人等。
奖励费和一次性补偿费,一般应当由拆迁时在被拆迁房屋内实际居住的人之间予以分割。
设备搬迁和安装费用、无法恢复使用的设备按重置价结合成新结算的费用,应归设备所有人。
因拆迁造成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归遭受实际损失的经营人。
3.6.4 补偿款被冒领的处理
因拆迁人的疏忽,导致房屋补偿款被冒领的,拆迁人还应对实际的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予以补偿安置。拆迁人可以通过诉讼方式要求冒领人返还不当得利。
3.6.5 被拆迁人拒绝受领补偿款的处理
拆迁补偿安置争议经裁决后,被拆迁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提起行政诉讼,且拒绝受领补偿款的,拆迁人可以向公证机关办理提存。
3.6.6 售后公房拆迁维修资金的处理
因房屋拆迁等原因造成公有住宅售后房屋灭失的,由业主、房屋拆迁单位、原售房单位或者物业管理单位持房屋灭失等有关证明文件,到建设银行办理住宅维修资金交割手续。其中原个人缴纳住宅维修资金中的剩余部分,由建设银行退还给业主;原房屋出售单位缴纳三项维修资金的剩余部分,用于补贴街坊公共设施维修资金的不足。
4.1.1 概念界定
(1)房屋拆迁裁决,是指房屋拆迁主管部门依据拆迁法律规范的规定,对拆迁人和被拆迁人之间就房屋拆迁补偿的形式和金额、安置用房的面积和安置地点、搬迁过渡的方式和过渡期限等拆迁事宜作出的关于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
(2)强制拆迁,是指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搬迁的,由房屋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迁,或者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迁的行为。
(3)拆迁当事人,是指拆迁人、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
4.1.2 法律依据
(1)《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05号文,由国务院于2001年6月13日公布,自2001年11月1日起施行);
(2)《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工作规程》(建住房[2003]252号,由建设部于2003年12月30日公布,自2004年3月1日起施行);
(3)《上海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细则》(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11号,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于2001年10月29日公布,自2001年11月1日起施行);
(4)关于印发《上海市城市房屋拆迁裁决规定》的通知(沪房地资拆[2002]734号,由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于2002年12月30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4.2.1 拆迁人申请裁决应提交的资料
(1)房屋拆迁裁决申请书;
(2)申请人的身份证明(指营业执照、法人代码)、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
(3)被拆除房屋的权属及租赁关系的调查资料、房屋评估报告;
(4)对被申请人的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具体方案;
(5)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就补偿安置达不成协议的相关证据资料(包括协商记录);
(6)其他与裁决有关的资料。
特别提示:拆迁人首次申请裁决时,还需提供拆迁基地已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户数占拆迁基地总户数的比例数。
4.2.2 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申请裁决应提交的资料
(1)房屋拆迁裁决申请书;
(2)申请人的身份证明;
(3)房地产权属证明或者租用公房凭证、房屋租赁合同;
(4)其他与裁决有关的资料。
4.2.3 裁决申请书的主要内容
(1)申请人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及代理人的姓名、年龄、职业、住所;
(2)被申请人名称、地址等基本情况;
(3)申请裁决的请求、事实和理由;
(4)申请人签名或者盖章、申请日期。
4.2.4 裁决听证
裁决机关收到拆迁人的裁决申请后,应当对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户数占拆迁基地总户数的比例进行审核。对已达成协议不足20%的,裁决机关应当在受理裁决前就该拆迁基地的补偿安置标准、安置方式等内容组织听证。
4.2.5 不予受理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裁决机关不予受理裁决申请:
(1)已超过房屋拆迁期限的;
(2)申请人未在规定的日期内补齐资料的;
(3)申请人与被申请人达成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后发生合同纠纷的;
(4)房屋已经灭失的;
(5)申请人主体资格不符合《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的;
(6)申请人对拆迁许可证合法性申请裁决的;
(7)裁决做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理由再次申请裁决的。
对裁决申请不予受理的,裁决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5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
4.3.1 裁决审理前的文书送达
裁决审理前,裁决机关应当向裁决当事人送达下列文书:
(1)向申请人发出裁决受理通知书;
(2)向被申请人送达裁决申请副本及答辩通知书。
4.3.2 调解
裁决机关可以组织拆迁当事人进行调解。
申请人经两次通知未参加裁决调解的,视作为撤回裁决申请;被申请人经两次通知不出席裁决调解的,裁决机关可以缺席裁决。
4.3.3 裁决
经调解当事人达不成协议的,裁决机关应自受理裁决申请之日起30日内做出裁决。裁决方案应当合法、适当。裁决须经裁决机关集体讨论决定。
裁决机关在审理过程中,应当核实补偿安置的标准,审查拆迁房屋评估相关资料、程序的合法性。
如果当事人对评估结果有异议且未经房屋拆迁评估专家委员会鉴定的,裁决机关应当委托评估专家委员会进行鉴定,并以鉴定后的评估结果作为裁决依据。
4.3.4 裁决中止
在裁决审理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裁决中止:
(1)发现新的需要查证的事实;
(2)当事人对评估结果有异议,需等待鉴定结论的;
(3)裁决需要以相关裁决或者法院判决结果为依据的,而相关案件未结案的;
(4)作为自然人的申请人死亡,需要等待继受人表明是否愿意继续裁决的;
(5)作为自然人的被申请人死亡,需要变更被申请人的;
(6)其他特殊情况需要中止的情形。
中止裁决的情形消除后,应当恢复裁决。
4.3.5 裁决终结
裁决审理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裁决终结:
(1)当事人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
(2)发现申请人或者被申请人不是裁决当事人的;
(3)申请人撤回裁决申请的;
(4)作为自然人的申请人死亡,15日内继受人没有表示参加裁决或者放弃参加裁决的。
4.3.6 做出裁决书
裁决机关应当在审理后做出裁决书,裁决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包括代理人)的姓名或者单位名称等基本情况;
(2)申请裁决的请求、争议的事实和理由;
(3)裁决机关认定的事实、理由和适用的法律依据;
(4)补偿安置方案,具体包括:
1)补偿方式;
2)补偿金额;
3)安置用房的面积和安置地点;
4)搬迁日期;
5)搬迁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
6)其他应当补偿的项目。
特别提示: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不得少于15日。
(5)告知当事人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权利及期限;
(6)裁决机关的名称、裁决日期并加盖公章。
4.3.7 裁决书的送达
裁决书应当送达当事人,并留有送达的证据。裁决书可以直接送达、邮寄送达、留置送达、公告送达。公告送达的,可将裁决书张贴于被拆除房屋的拆迁基地公示栏内。裁决书自张贴于公示栏内之日起满7天视作送达。
4.3.8 市政拆迁裁决
市政建设项目拆迁房屋,因拆迁当事人达不成补偿安置协议已经影响工程进度的,拆迁人在做好被拆除房屋的勘察记录、提出临时安置方案后可申请裁决,裁决机关可以按照“先拆迁腾地,后处理纠纷”的原则裁决先行搬迁。拆迁当事人可以继续协商补偿安置方案,协商结论在6个月内告知裁决机关。协商不成的,裁决申请人应当向裁决机关提出正式补偿安置方案,裁决机关应当自收到该方案之日起的30日内作出补偿安置方案的裁决。
4.4.1 行政裁决强制执行申请主体
房屋拆迁裁决书送达后,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应当执行裁决方案。被拆迁当事人在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搬迁的,裁决机关可依法申请强制执行。
4.4.2 行政裁决强制拆迁前的听证
申请行政裁决强制执行前,裁决机关应当组织拆迁当事人对行政裁决强制执行的依据、程序、补偿安置方案及测算依据等内容进行听证。同时,还应邀请政府有关部门和具有社会公信力的人员参加。被拆迁当事人拒绝参加听证会的,裁决机关应当组织召开调查会。
4.4.3 行政裁决强制执行申请应提交的材料
(1)行政裁决强制执行申请书;
(2)裁决调解记录和裁决书;
(3)安置用房或者补偿资金证明;
(4)被拆迁当事人拒绝接受补偿资金的,应当提交补偿资金的提存证明;
(5)被拆迁当事人不同意拆迁的有关材料;
(6)听证会或者调查会记录。
4.4.4 行政裁决强制执行其他应注意的事项
(1)申请行政裁决强制执行,应当由裁决机关集体讨论决定;
(2)拆迁人未按裁决规定向被拆迁当事人提供拆迁补偿资金或者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和产权清晰、无权利负担的安置用房的,不得申请行政裁决强制执行;
(3)裁决机关应当提前15天通知被拆迁当事人并做好宣传解释,动员被拆迁当事人自行搬迁;
(4)拆迁人应当对被拆除房屋以及房屋内的物品向公证机关办理证据保全;
(5)行政裁决强制执行时,裁决机关应当组织街道办事处、居(村)委会代表和公证人员到现场;
(6)裁决机关是被拆迁当事人的,由同级人民政府裁决。
5.1.1 概念界定
集体土地,是指农村和城市郊区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的土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5.1.2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二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07年3月16日通过,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2)关于发布《上海市征用集体所在土地拆迁房屋补偿安置若干规定》的通知(沪府发[2002]13号,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于2002年4月10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3)关于《上海市征用集体所有土地拆迁房屋补偿安置若干规定》若干应用问题的通知(沪房地资法[2002]513号,由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于2002年9月13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4)《关于发布本市征用集体所有土地居住房屋拆迁补助费标准的通知》(沪价商[2002]024号,由上海市物价局、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于2002年5月31日公布,自2002年4月10日起适用);
(5)《关于上海城市房屋拆迁货币补偿安置资金交付和使用有关事项通知》(沪房地资拆[2002]289号,由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于2002年6月17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6)关于印发《上海市征用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评估技术规范(试行)》的通知(沪房地资市[2002]308号,由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于2002年5月22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5.2.1 征收土地的条件
征收土地,必须符合下列全部条件:
(1)征收土地应以公共利益为目的;
(2)行使征地权的主体只能是国家;
(3)征地的标的只能是集体土地;
(4)征收土地应以土地补偿为条件。
5.2.2 征收土地的审批权限:
(1)征收基本农田或者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5公顷的,其他土地超过70公顷的由国务院审批;
(2)征收基本农田或者基本土地在70公顷以下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备案。
5.2.3 征用土地的审批程序:
1、申请
需要使用集体土地的用地者应依法向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提出用地申请。
2、审查批准
审查和批准的重点有三项:
(1)建设单位的建设项目已获主管机关的批准并需要使用国有建设用地;
(2)建设单位持有关批准文件向有批准权的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用地申请并经确认,确需使用国有土地具有征地必要的;
(3)由该土地管理部门报请其属的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建设单位使用国有土地并决定征用土地。
3、公告
政府部门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建设单位征收土地后,由批准征地的人民政府予以公告。
4、登记
在公告的规定期限内,被征用土地的所有人,使用人应当持土地权属证书到当地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征地补偿登记。
5.2.4 征地补偿
被批准征收土地的,应当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有用途给予补偿,补偿费的基本内容包括三项:
(1)土地补偿费;
(2)安置补助费;
(3)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如果是菜地,还应当由用地单位缴纳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
5.2.5 集体土地征用补偿标准
(1)征收土地的,应当按照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
(2)征用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
(3)上海市征地补偿安置补偿的具体标准,详见附录3。
5.2.6 征地补偿安置的工作程序
(1)在征地依法报批前,区(县)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将拟征地的用途、位置、补偿标准、安置途径等,以书面形式告知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在告知后,凡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在拟征土地上抢栽、抢种、抢建的地上附着物和青苗,征地时一律不予补偿。
(2)区(县)建设用地事务部门应当对拟征土地的权属、地类、面积以及地上附着物权属、种类、数量等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应与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和地上附着物产权人共同确认。
(3)征地依法批准后,区(县)土地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征用土地公告办法》规定公告征地批准事项。除涉及国家保密规定等特殊情况外,征地批准事项应当网上公告。
(4)区(县)土地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征收土地的批准文件,在征地公告之日起45日内以被征用土地的所有权人为单位拟订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含征地拆迁房屋补偿安置标准),报市建设用地中心审查同意后,按照《征用土地公告办法》规定公告。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提出申请听证的,区(县)土地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国土资源听证》规定的程序和有关要求组织听证。
(5)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后,市建设用地事务中心组织区(县)建设用地事务部门与被征地单位协商签订征地补偿安置协议,与建设用地单位协商签订征地费包干协议。
特别提示:单独选址项目和分批次项目的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应当根据市建设用地事务中心审核鉴证的征地费包干协议支付,未按期全额支付到位的,不得核发建设用地批准书。
(6)征地拆迁房屋补偿安置的实施程序,按照上海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征地拆迁房屋的补偿安置需要评估的,可以在区(县)土地管理部门拟订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时预估。
5.3.1 补偿安置的依据
1、补偿对象的确定
(1)对征地范围内合法有效的房地产权证、农村宅基地使用证或者建房批准文件计户,拆迁补偿安置按户进行。
(2)被拆除房屋的用途和建筑面积,以房地产权证、农村宅基地使用证或者建房批准文件的记载为准。
2、特殊情况的处理
(1)征地公告公布时,被拆迁人已取得建房批文但新房尚未建造完毕的,新房在建工程按实际完成的工程量重置价的评估价格协商补偿;建房批文规定应当拆除尚未拆除的旧房,可以按重置价结合成新的评估价格协商补偿。
(2)征地公告公布时,被拆迁人已取得建房批文但新房尚未建造完毕的,其土地使用权基价和价格补贴按建房批文规定的建筑面积计算;建房批文规定允许保留旧房的,应当将旧房面积和建房批文规定的新建建筑面积一并计算。建房批文规定应当拆除尚未拆除的旧房、已由被拆迁人自行拆除的旧房,土地使用权基价和拆迁补贴不予补偿。
(3)征用土地公告时,被拆迁人已取得建房批准文件且新房已建造完毕的,对新房予以补偿,对应当拆除而未拆除的旧房不予补偿。
(4)拆除宅基地范围内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经批准建筑占地面积内的合法建筑,按《若干规定》中货币补偿计算公式或者易地新建补偿金额计算公式计算补偿金额;屋前屋后占地面积内的合法建筑物和构筑物,按征地财物补偿标准计算。
(5)拆除未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可以给予适当补偿。
(6)违章建筑、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以及征用土地公告后擅自进行房屋及其附属物新建、改建、扩建的部分,均不予补偿。
(7)同一拆迁范围内,既有国有土地、又有征用集体土地的,国有土地范围内的拆迁房屋补偿安置按城市房屋拆迁管理规定执行;被征用集体土地范围内的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按征用集体所有土地拆迁房屋补偿安置的规定执行。
5.3.2 居住房屋征地拆迁的补偿安置标准
1、被征地的村或者村民小组建制撤销的补偿安置
(1)被拆迁人可以选择货币补偿,也可以选择与货币补偿金额同等价值的产权房屋调换。
(2)货币补偿金额计算公式为:(被拆除房屋建安重置单价结合成新+同区域新建多层商品住房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土地使用权基价+价格补贴)×被拆除房屋的建筑面积。
(3)被拆除房屋建安重置单价结合成新,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市房地资源局核准的房屋拆迁评估资格的房地产评估机构评估;同区域新建多层商品住房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土地使用权基价及价格补贴标准,详见附录4。
2、被征地的村或者村民小组建制不撤销的补偿安置
(1)具备易地建房条件的区域,被拆迁人可以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村或者居民点范围内申请宅基地新建住房,并获得相应的货币补偿。货币补偿金额计算公式为:(被拆除房屋建安重置单价结合成新+价格补贴)×被拆除房屋的建筑面积。被拆迁人使用新宅基地所需的费用,由建设单位支付给被征地的村或者村民小组。被拆迁人申请宅基地新建房屋的审批程序,按照国家和本市农村住房建设的有关规定执行。
(3)不具备易地建房条件的区域,可以选择货币补偿,也可以选择与货币补偿金额同等价值的产权房屋调换。但被拆迁人不得再申请宅基地新建住房。
3、其他补偿
征地拆迁居住房屋的,还应当补偿被拆迁人搬家补助费、设备迁移费、过渡期内的临时安置补助费,并自过渡期逾期之日起增加临时安置补助费。
5.3.3 非居住房屋征地拆迁的补偿安置标准
(1)拆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与其他单位、个人共同举办的企业所有的非居住房屋,货币补偿金额计算公式为:被拆除房屋的建安重置价+相应的土地使用权取得费用。被拆除房屋的建安重置价、相应的土地使用权取得费用,由房地产评估机构评估。
(2)被拆迁人还应当获得的其他补偿费用,具体包括:
1)按国家和本市规定的货物运输价格、设备安装价格计算的设备搬迁和安装费用;
2)无法恢复使用的设备按重置价结合成新结算的费用;
3)因拆迁造成停产、停业的适当补偿。
(3)其他非居住房屋、居住房屋附属的棚舍,以及其他地上构筑物的补偿,按照本市有关国家建设征地的财物补偿标准执行,具体补偿标准详见附录3。
5.3.4 共同举办企业的房屋征地拆迁的补偿安置标准
拆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与其他单位、个人共同举办的企业所有的非居住房屋,被拆迁人的货币补偿金额计算公式为:被拆除房屋的建安重置价+相应的土地使用权取得费用。
被拆除房屋的建安重置价、相应的土地使用权取得费用,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市房地资源局核准的房屋拆迁评估资格的房地产评估机构评估,并提交具有合法的产权登记凭证或者用地批准文件。
相应的土地使用权取得费用,是指在房屋拆迁许可证颁发之日取得相同性质、相同数量、相同地段等级土地使用权所应支付的费用。一般按照征收该地块集体土地的现行标准评估,包括耕地占用税、耕地开垦费、土地补偿费、青苗补偿费和劳动力安置补偿费(参加镇保或者城保费用)等。评估时可以参照同区域工业园区内相同数量的土地使用权取得费用作相应的系数调整。
5.3.5 上海市征用集体所有土地居住房屋拆迁补助费现行标准
1、临时安置补助费
以期房调换的,应当在拆迁安置补偿协议中约定临时安置过渡期。临时安置过渡期内,发放标准按被拆除房屋的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每月8元计算。每户每月低于600元的,按600元发放。超过约定临时安置过渡期的,拆迁人应在原有基础上增发临时安置补助费,凡超过期限3个月以内(含3个月)的,增发50%;超过期限3个以上的,增发100%。
2、搬家补助费
按被拆除房屋的每平方米建筑面积10元计算,每户低于500元的,按500元发放。以期房调换的,应增加一倍计费,并一次付清。对强制执行的被拆迁人,不发给搬家补助费。
3、家用设施移装费
(1)电话移装费,按现行有关规定;
(2)煤气拆装费,按现行有关规定;
(3)有线电视移装费,按现行有关规定;
(4)空调拆装费,每台400元;
(5)热水器拆装费,每台300元;
(7)由供电部门批准安装并由被拆迁人出资的10安培以上电表移装费,按现行有关规定;
(8)其他家用设施移装费标准,由各区县物价局会同房地局核定。
5.4.1 征地房屋拆迁评估的标准
1、房屋重置价格评估
房屋重置价格,是指采用评估时点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按评估时点的价格水平,重新建造与被拆除房屋具有同等功能效用的全新状态的房屋的正常价格;若评估对象为居住用房,还要结合成新。
2、相应的土地使用权取得费用评估
相应的土地使用权取得费用,是指土地使用权人在评估时点,在评估对象所在地取得相同性质、同等数量的土地使用权按现行政策法规应当支付的有关费用的总和。
3、附属物、附着物价值评估
附属物、附着物价值的评估,应按照上海市有关国家建设征地的财物补偿标准进行。
4、在建工程评估
在建工程的评估,应采用成本法进行评估,以政府管理部门批准的用途、参数或者规划设计方案等为依据,工程建设进度以政府管理部门通知停工时的状态为准。
5、临时建筑评估
临时建筑的评估,以未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的建筑物残值为准。
特别提示:
(1)评估时点为房屋拆迁许可证颁发之日;
(2)拆迁房屋的评估格不包括房屋的装饰价值,房屋装饰应单独出具评估报告;
(3)居住房屋只评估单价,非评估居住房屋总价;
(4)评估的货币单位精确到元。
5.4.2 评估报告
评估机构应按《房地产评估规范》的规定格式出具评估报告,居住房屋还应出具分户报告。评估报告应由注册房地产评估师签名,经评估机构审核并加盖机构公章。
5.4.3 协助评估
凡房屋拆迁评估中涉及原始成本、机电设备、工程造价等专业技术工作的,评估机构可委托有资格从事该类业务的机构协助评估。
6.1.1 概念界定
城市房屋拆迁行政复议,是指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有关城市房屋拆迁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
6.1.2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六号,由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于1999年4月29日通过并公布,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2)《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05号,由国务院于2001年6月13日公布,自2001年11月1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国务院第499号,由国务院于2007年5月29日公布,自2007年8月1日起施行);
(4)《上海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细则》(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11号,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于2001年10月29日公布,自2001年11月1日起施行)。
6.1.3 关于行政复议的特殊规定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已经依法取得的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2)根据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行政区划的勘定、调整或者征用土地的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
6.2.1 行政复议的申请
1、申请范围
拆迁人在申请规划许可证、房屋拆迁许可证等文件、拆迁行政管理部门作出与房屋拆迁相关的行政决定与具体行政行为的过程中,只要当事人认为行政管理部门有关房屋拆迁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自身的合法权益,均有权依法向管辖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2、申请时效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有关房屋拆迁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
3、行政复议当事人
(1)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申请人;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代为申请行政复议;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的,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2)第三人。同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
(3)被申请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申请人。
(4)代理人。申请人、第三人可以委托代理人代为参加行政复议。
4、申请形式
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口头申请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当场记录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行政复议请求、申请行政复议的主要事实、理由和时间。
6.2.2 行政复议机关
(1)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由申请人选择,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2)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3)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4)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6.2.3 行政复议的受理
1、受理
行政复议申请自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收到之日起即为受理。
2、不予受理
行政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进行审查,对不属于受理范围的,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3、移送
对属于受理范围,但是不属于本机关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应当自接到该行政复议申请之日起七日内,转送有关行政复议机关,并告知申请人。
4、受理监督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的,上级行政机关应当责令其受理;必要时,上级行政机关也可以直接受理。
6.2.4 行政复议与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
行政复议期间房屋拆迁一般不停止执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执行:
(1)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2)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3)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
(4)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
6.3.1 行政复议审查的方法
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办法,但是申请人提出要求或者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情况,听取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的意见。
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应当自行政复议申请受理之日起七日内,将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或者行政复议申请笔录复印件发送被申请人。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本或者申请笔录复印件之日起十日内,提出书面答复,并提交当初作出有关房屋拆迁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
申请人、第三人可以查阅被申请人提出的书面答复、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行政复议机关不得拒绝。
6.3.2 行政复议申请的撤回
行政复议决定作出前,申请人要求撤回行政复议申请的,经说明理由,可以撤回;撤回行政复议申请的,行政复议终止。
6.3.3 行政复议审查的内容
行政复议机关应主要审查以下内容:
1、相关拆迁实施行为
(1)审查被拆迁房屋评估的合法性,包括评估机构的确定、评估程序、评估报告和专家鉴定等内容;
(2)审查补偿安置方案的合法性,包括补偿对象、利益相关人、补偿范围、补偿标准,补偿方法,以及安置房源等内容;
(3)审查补偿安置实施过程的合法性,包括拆迁实施单位与被拆迁人之间的协商、谈话、协议,以及补偿安置的执行等事实情况。
2、作出行政裁决或者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审查具体行政机关对被拆迁房屋的面积认定、违章建筑处理、婚姻状况证明、共有产权情况、户籍人口证明、伤残证明、住改非,以及经营许可等内容。
3、行政强制拆迁的合法性
审查行政裁决、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搬迁的原因、行政强制拆迁的实施等内容。
6.3.4 行政复议审查决定的期限
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但是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期限少于六十日的除外。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经行政复议机关的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并告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但是延长期限最多不超过三十日。
6.3.5 行政复议决定
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应当对被申请人作出的有关房屋拆迁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提出意见,经行政复议机关的负责人同意或者集体讨论通过后,按照下列规定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1)具体行政行为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的,决定维持;
(2)被申请人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决定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
(3)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决定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决定撤销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可以责令被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1)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2)适用依据错误的;
3)违反法定程序的;
4)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
5)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
行政复议机关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应当制作行政复议决定书,并加盖印章。
6.3.6 行政复议决定的履行
1、被申请人的履行
被申请人应当履行行政复议决定。
被申请人不履行或者无正当理由拖延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或者有关上级行政机关应当责令其限期履行。
2、申请人的履行
申请人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或者不履行最终裁决的行政复议决定的,按照下列规定分别处理:
(1)维持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2)变更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由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7.1.1 概念界定
(1)拆迁行政诉讼:房屋拆迁行政案件涵盖多种具体行政行为,涉及许多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法律关系繁杂,又是社会的热点,容易引发群体矛盾。除了本章第一节行政复议后15日内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也可以在行政裁决书送达之日起3个月内直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2)拆迁民事诉讼:是拆迁当事人因房屋拆迁法律行为而引起的民事诉讼,以及拆迁当事人与非拆迁当事人之间的与拆迁相关的诉讼。
7.1.2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六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1989年4月4日通过并公布,自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五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1991年4月9日通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07年10月28日修改并公布,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3)《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05号,由国务院于2001年6月13日公布,自2001年11月1日起施行);
(4)《上海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细则》(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11号,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于2001年10月29日公布,自2001年11月1日起施行);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受理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等案件问题的批复》(法复[1996]12号,由最高人民法院于1996年7月24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就补偿安置争议提起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应否受理问题的批复》(法释[2005]9号,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58次会议于2005年7月4日通过,自通过之日起施行);
(6)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屋拆迁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沪高法[2000]687号,由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61次会议于2000年12月13日原则通过,自通过之日起施行);
(7)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房屋动拆迁补偿款分割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沪高法民一[2004]3号,由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于2004年1月12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8)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公房承租权确定及使用权转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沪高法民一[2004]44号,由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于2004年9月28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7.2.1 行政诉讼
1、立案范围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人民政府或者城市房屋主管行政机关依职权作出的有关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等问题的裁决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按行政案件受理。
2、起诉时效
当事人应当在行政裁决书送达之日起3个月内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3、立案管辖
因不服拆迁或者安置裁决提起的行政诉讼,应由被拆迁房屋或者被安置房屋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特别提示:对城市房屋拆迁裁决不服的,拆迁人依法已对被拆迁人给予货币补偿或者提供拆迁安置用房、周转用房的,诉讼期间不停止拆迁的执行;拆迁人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先予执行。
7.2.2 民事诉讼
1、立案范围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因房屋补偿、安置等问题发生争议,或者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后,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反悔,未经行政机关裁决,仅就房屋补偿、安置等问题,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作为民事案件受理。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或者拆迁人、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就补偿安置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并告知当事人可以申请房地局裁决。
2、起诉时效
房屋拆迁民事诉讼适用民事权利的一般诉讼时效,即当事人应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两年内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3、立案管辖
房屋拆迁民事诉讼由被拆除房屋所在地或者被安置房屋所在地法院管辖。
7.3.1 证明诉讼主体资格的证据
当事人应当提交身份证明资料。当事人为自然人的,应提交身份证或者户口本;当事人为法人或者其他经济组织的,应提交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工商注册登记资料或者社团法人登记证等;法人或者其他经济组织的名称在讼争法律事实发生后有变更的,还应当提交变更登记资料。
7.3.2 证明房屋发生拆迁法律事实的证据
1、拆迁人应提交的证据
(1)房屋拆迁许可证;
(2)拆迁公告;
(3)新建建筑物的,应提交《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工程竣工验收证明;
(4)房屋被拆除前所作的面积测量报告;
(5)已经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应提交该协议;
(6)已向被拆迁人支付货币补偿款、过渡费、搬家补助费、设备迁移费等费用的凭证;
(7)提供过渡期临时用房给被拆迁人的证据;
(8)用以安置被拆迁人的房屋平面图、建筑面积竣工测量报告等。
2、被拆迁人应提交的证据
(1)能证明被拆除房屋的所有权的凭据;
(2)能证明被拆除房屋的结构、房屋的性质(住宅、办公或者商铺)、房屋的建筑面积等的证据;
(3)在被拆迁房屋所有权凭据上记载的所有人不是主张权利的被拆迁人时,还须要提交能够证明被拆迁人有权主张补偿安置的证据,例如:继承关系证明、亲属关系证明、原权利人放弃权利的证明等;
(4)能证明房屋何时被拆除的证据;
(5)已经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要提交该协议;
(6)经过房屋拆迁主管部门裁决的,还应提交裁决书。
7.4.1 法院审理房屋拆迁行政诉讼案件的特别规定
1、房屋拆迁行政诉讼案件的管辖
根据《行政诉讼法》有关规定,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
(1)被告是区、县人民政府的;
(2)基层法院认为需要由上级法院管辖或者上级法院认为应由自己管辖的;
(3)重大、疑难的拆迁纠纷或者拆迁对象涉及面广、情绪激烈的。
2、行政机关法定代表人应当出庭情况
(1)该行政机关辖区内当年度第一件重大的因房屋拆迁引发的行政诉讼;
(2)法院审理房屋拆迁行政案件认为行政机关法定代表人应当出庭的。
3、房屋拆迁行政诉讼的代理
房屋拆迁行政诉讼一般应由律师代理,当事人没有聘请律师或者因生活困难无法聘请律师的,法院可以指定相应的法律援助机构提供律师进行法律援助。
上海市律师协会组建“为被拆迁人提供法律服务律师志愿团”,向社会推荐一批律师事务所和律师,为被拆迁人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
4、房屋拆迁行政诉讼代理人的审查
律师、社会团体、提起诉讼的公民的近亲属或者所在单位推荐的人,以及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其他公民,可以受委托为诉讼代理人。对当事人委托的其他公民代理人,人民法院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不予认可其诉讼代理人资格:
(1)可能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
(2)以营利为目的的;
(3)不具有法律专业基本知识的;
(4)其他不宜作诉讼代理人的。
对以营利为目的的公民代理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规定,移送公安或者司法行政机关依法处理。
5、公民代理权利义务的告知
人民法院在审理房屋拆迁行政诉讼案件中,设立《公民代理诉讼告知》制度,将公民代理应具备的条件和权利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告知选择以公民代理方式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及其公民代理人,并要求其在告知书上签字。
7.4.2 法院审理不服房屋拆迁裁决行政案件的具体规则
(1)公房承租人死亡,尚未确定新的承租人时,房屋拆迁裁决中作为被裁决的对象,上个月有原告资格。房屋拆迁裁决中未涉及的其他使用人或者其他能够提供相应证据证明其符合《上海市房屋租赁条例》第四十一条之规定可以继续履行租赁合同的人,也可以作为原告起诉。
(2)公房承租人、公房同住人中有一人或者多人提起不服房屋拆迁裁决行政诉讼,从严格意义上说,未起诉的其他人应当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但由于在行政诉讼中判断公房同住人较难以界定,从有利于解决拆迁争议考虑,对于作为房屋拆迁裁决对象的公房承租人,因其与拆迁裁决存在直接权利义务关系,故在公房同住人起诉时,公房承租人应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而公房承租人起诉的,其他同住人除自己申请参加诉讼外,一般不通知其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3)房屋所有人或者公房承租人选择货币化安置并与拆迁人达成协议,房屋使用人或者同住人起诉要求房地局作出房屋拆迁裁决的,应驳回其行政诉讼请求。其纠纷可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解决。
(4)在拆迁期限内,拆迁双方尚未达成安置补偿协议,房屋即被拆除,当事人起诉要求房地局裁决,房地局不予裁决的,人民法院应判决其履行法定职责。若房地局在拆迁期限内作出拆迁裁决,所涉房屋因执行裁决被拆除后,裁决又被法院判决撤销,当事人申请房地局履行作出拆迁裁决法定职责的,法院仍可判决房地局作出拆迁裁决。
(5)审理房屋拆迁裁决案件,合法性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1)审查申请人申请裁决应符合法定条件,即裁决申请人应当是拆迁双方;
特别提示:拆迁实施单位不能作为拆迁人申请裁决。
2)拆迁双方在裁决前经过协商且协商不成;
3)被裁决主体应认定无误,被拆除房屋属拆迁许可范围、被拆除房屋的建筑面积应认定无误,被拆房屋的评估款及安置补偿方式,搬迁期限及不予搬迁的法律后果等应符合法律规定;
4)裁决作出的程序应当符合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规定;
5)适用法律应当准确;
6)裁决机关应具有相应的行政职权。
(6)审理中涉及被拆迁房屋的评估报告有争议的,经审查能够证明评估部门或者评估人不具有评估资质的、评估报告明显依据不足,或者拆迁过程中,未给当事人依法选择评估机构等权利的,应当以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主要证据不足为由判决被诉房屋拆迁裁决。
有证据证明房屋拆迁裁决作出前,拆迁人对被拆房屋所有人或者承租人未送达房地产市场评估报告,或者在裁决过程中,当事人对评估报告提出异议,裁决机关未依照《上海市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若干规定》,委托专家委员会进行鉴定,影响被拆迁人和房屋承租人申请重新评估的权利,当事人有异议的,可以影评鉴定(鉴定期间,案件中止审理)。鉴定结论为评估不合法、不规范及不合理的,应当判决撤销被诉房屋拆迁裁决。
对于安置房屋的评估报告无法向被拆迁人及房屋承租人直接送达的,拆迁人应当以公示或者其他方式告知被拆迁方。诉讼中,如果当事人提出未告知用以裁决的安置房屋的评估报告的,应当允许当事人申请鉴定。鉴定结论认为评估报告明显不当的,应当判决撤销被诉房屋拆迁裁决。
(8)对“房屋拆迁裁决安置的房屋产权清晰,无权利负担”的理解:
拆迁人申请拆迁许可证时,所提供的安置用房必须产权清晰,无权利负担。对此应当理解为安置房屋的产权属拆迁人或者拆迁实施单位,且不存在抵押等情况。如果在诉讼中,拆迁人不能提供相应证据证明安置房屋产权符合法律规定情形的,应当判决撤销被诉房屋拆迁裁决或者确认违法。
(9)诉讼中当事人对房地局裁决过程中是否经过调解程序提出异议的,应由被告举证。如被告举证能够证明已组织过双方进行调解或者能够证明已送达谈话通知,只是由于被拆迁人拒绝参加的,应当认定裁决已经过调解程序。
(10)被诉房屋拆迁裁决涉及私房产权人、公房承租人与注册在被拆房屋内的营业执照持有人不一致时,对于非居住房屋的补偿安置按《上海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细则》第四十四条处理。对于拆除非居住用房发生的设备搬迁和安装费用及对拆迁造成的停产停业的补偿费用,应归营业执照持有人或者设备的实际所有人所有。对于房屋所有人或者公房承租人与注册在该房屋经营执照持有人不一致情况下,拆迁裁决未明确所涉及费用及归属,致使产权人、承租人与营业执照持有人无法分割相应款项的,应当判决撤销被诉房屋拆迁裁决。
(11)房屋承租人在拆迁裁决作出前死亡,当事人对裁决确定的主体有异议的,房地局未根据同住人的协商一致,或者未依出租人对能够继续履行租赁合同人的认可确定被裁决人,且被裁决主体的确定明显不当的,应以被裁决主体不适格为由判决撤销被诉房屋拆迁裁决。
(12)房地局作出房屋拆迁裁决时,私房所有人已经死亡的,有证据证明继承人明确,房地局仍仅认定部分继承人而作出房屋拆迁裁决,侵犯其他继承人合法权益的,应当判决撤销被诉房屋拆迁裁决。
继承人无法查清的情况下,房屋拆迁裁决,明确被拆房屋系共有产且列举部分共有人,并有概况性表述的,予以认可。
(13)房屋拆迁裁决案件审理中,发现拆迁当事人在房屋拆迁裁决作出后又达成安置协议的,当事人再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撤销原房屋拆迁裁决的,应当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14)拆迁双方在房屋拆迁裁决作出后又达成拆迁安置补偿协议的,当事人以所达成的安置补偿协议未履行为由,申请执行原房屋拆迁裁决的,不予支持。
(15)拆迁人申请拆迁许可时提交的拆迁方案优于法律规定,该方案未在被诉裁决中体现的致使裁决的安置方案明显劣于拆迁方案的,可以裁决滥用职权为由认定被诉房屋裁决违法而判决撤销。
(16)房屋拆迁裁决作出后,据以安置的房屋已被拆迁人处分的,虽经审查被诉房屋拆迁裁决合法,应判决撤销被诉房屋拆迁裁决。在阐述判决理由时,应明确裁决合法,系因无法履行而撤销,在判决撤销的同时,明确判决被告重新作出拆迁裁决。并可向被告发出司法建议,明确重新裁决的安置方案结合房地产市场因素,不低于原裁决的安置补偿标准,及对拆迁人的处分行为予以监督。
7.4.3 法院审理房屋动拆迁补偿款分割纠纷民事案件的处理规则
1、国有土地上的公房拆迁补偿款分割问题
(1)国有土地上的“公房”范围界定:仅适用于国家福利分配、调配或者国家认可的其他原因而取得的公有房屋,包括直管公房、系统公房等。但单位分配住房寸与职工有特别约定的,按约定处理。
(2)因公有房屋动拆迁货币补偿款的分割而发生的纠纷,以下人员应当作为当事人参加诉讼:在涉及公有房屋拆迁货币补偿款的纠纷中,一个或者数个共同居住人(以下简称“同住人”)、有权分得拆迁补偿款的其他人起诉的,法院应当通知其他同住人作为共同原告或者共同被告参加诉讼。被通知以原告地位参加诉讼的同住人,不愿意参加诉讼又末明确表示放弃实体权利的,法院仍应将其列为共同原告。被通知以被告地位参加诉讼的同住人,其在诉讼中的相关事宜,根据民事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处理。
(3)“同住人”需要符合的条件:与《上海市房屋租赁条例》相关条款规定所指的同住人概念不同,房屋拆迁民事案件中所指的同住人,是指在拆迁许可证核发之日,在被拆迁居住房屋处有本市常住户口,已实际居住一年以上,且本市无其他住房或者虽有其他住房但居住困难的人。
他处虽有住房但居住困难的情况,是指在他处房屋内人均居住面积不足法定最低标准的情况。这里所指的他处房屋的性质,仅限于福利性质取得的房屋,包括原承租的公有住房、计划经济下分配的福利房、自己部分出资的福利房,房款的一半以上系用单位的补贴所购买的商品房,公房被拆迁后所得的安置房(包括自己少部分出资的产权安置房),以及按公房出售政策购买的产权房等。
(4)在公房内居住的未成年人问题处理:对在公房内居住的未成年人实际承担监护义务的人,可以就该房屋的拆迁补偿款适当多分。承租人或者同住人允许他人末成年子女在自己承租的公房内居住的,一般可认定为属于帮助性质,并不当然等于同意该未成年人取得房屋的权利份额。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该未成年人无权主张分割房屋拆迁补偿款,除非其能够提供证据证明其居住权并非基于他人的帮助而取得。
当事人对该未成年人入住的相关问题另有约定的,依约定处理。
(5)除公有居住房屋的承租人和本条第(3)项所指的同住人以外,还有以下人员可被视为同住人:
1)具有本市常住户口,至拆迁许可证核发之日,因结婚而在被拆迁公有住房内居住的,即使居住末满一年,也视为同住人。但其在该处取得拆迁补偿款后,一般无权再主张本市其他公房拆迁补偿款的份额;
2)一般情况下,在本市无常住户口,至拆迁许可证核发之日,因结婚而在被拆迁公有住房内居住满五年的,也视为同住人,可以分得拆迁补偿款;
3)在被拆迁公有居住房屋处有本市常住户口,因家庭矛盾、居住困难等原因在外借房居住,他处也未取得福利性房屋的;
4)房屋拆迁时,因在服兵役、读大学、服刑等原因,户籍被迁出被拆公有居住房屋,且在本市他处也没有福利性房屋的。
(6)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人,不能被视作同住人,无权分得公有居住房屋拆迁货币补偿款:
1)将本来享有的他处公有住房权利(住房困难的情况除外)予以处分,居住在被拆公有居住房屋的;
2)获得单位购房补贴款后已有能力购房而不购房,仍居住在被拆公有居住房屋的共同居住人;
3)已在本市他处公有房屋拆迁中取得货币补偿款。
(7)相关利害关系人与承租人就居住问题和拆迁安置达成协议,现一方反悔的,相关利害关系人在户籍人籍被拆迁公有居住房屋时或者入住被拆房屋时就房屋居住或者拆迁补偿等作出承诺的,或者同住人与承租人在拆迁时就补偿达成协议的,如果相关承诺或者协议系一方或者双方真实意思表示,既不违法,也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认可该承诺或者协议的效力。
(8)承租人与同住人等因对获得的公有房屋拆迁货币补偿款,是用于购房还是予以分割意见不一的,房屋拆迁货币补偿款一般应当用于购房,但是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也可以支持当事人分割货币补偿款的要求:
1)承租人与同住人之间、同住人与同住人之间矛盾特别尖锐,无法继续共同生活的;
2)分割不致于造成当事人居住困难,或者当事人曾达成协议同意分割货币补偿款等其他可以分割的情形。
(9)拆迁取得的补偿款不足以在市场购得房屋的,当事人协商一致要求分割公有居住房屋拆迁货币补偿款的,法院在审理时,可不考虑分割后各当事人所得的补偿款能否在市场购得房屋;当事人对公有居住房屋拆迁货币补偿款应予以购房还是予以分割,意见不一的,法院在审理时,应考虑承租人和共同居住人的购房能力。如依据分得的补偿款,确实无法在市场购得房屋,保证正常生活的,可不予分割。
(10)公有居住房屋拆迁补偿款,在承租人、同住人之间的分配,一般遵循一人一份、均等分割的原则取得拆迁补偿款。但有下列情况除外:
1)有以下情况之一的人,可以酌情多分:
a.承租人或者同住人属于年老体弱,缺乏经济来源,且按均分所得的补偿款,无法购得房屋保证其正常生活的;
b.承租人或者同住人在取得公房承租权时额外支付过较多款项的;
c.对公房内居住的未成年人实际承担监护义务的。
2)属于本市两处以上公房承租人的,其对各处被拆迁公房的补偿款均有权主张分割。
(11)公有房屋拆迁补偿款中属非居住用途补偿的部分的处理:
1)自然人承租的被拆迁公房,租借给承租人和同住人以外的人用于非居住用途的,该补偿问题应当由公房的承租人、同住人与租借人另行解决;
2)个人承租的公有非居住用房的拆迁补偿款归承租人;
3)被拆迁的房屋属于居住和非居住兼用的,如果拆迁人在给付拆迁补偿款时已经明确区分居住补偿和非居住补偿份额的,则对居住补偿部分,承租人和同住人可以共同分割;对非居住补偿部分,利用该房屋进行经营的人是该公房的承租人或者同住人的,则该承租人或者同住人可以适当多分。如果拆迁人在给付拆迁补偿款时未明确区分的,利用该房屋进行经营的承租人或者同住人,就整个补偿款可以适当多分,具体份额由人民法院酌定。
以上情况,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11)房屋拆迁补偿款之外的其他补偿费,应按以下原则处理:
1)“其他补偿款”是指拆迁公有居住和非居住房屋时,根据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和《上海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细则》之规定,以及上海有关拆迁单位的实际操作,被拆迁人除了得到房屋拆迁货币补偿款外,拆迁公有居住房屋的,被拆迁人还可以得到搬家补偿费、设备迁移费、临时安家补助费、搬迁奖励费以及一次性补偿费。拆迁公有非居住房屋的,被拆迁人还可以获得设备搬迁和安装费用、无法恢复使用的设备按重置价结合成新结算的费用、因拆迁造成停产、停业的损失补偿等。
2)上述费用中,搬家补偿费、设备迁移费、临时安家补助费,应归确因拆迁而搬家、设备迁移和临时过渡的承租人、同住人等。奖励费和一次性补偿费,一般应当由拆迁时在被拆迁房屋内实际居住的人之间予以分割。设备搬迁和安装费用、无法恢复使用的设备按重置价结合成新结算的费用,应归设备所有人。因拆迁造成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归遭受实际损失的经营人。
2、国有土地上私有房屋的拆迁补偿款分割问题
因落实政策而恢复所有权的代理经租房屋拆迁补偿款的分割,一般归所有权人。实际居住人的安置问题,按照本市有关政策处理。
通过市场买卖取得的使用权公有居住房屋被拆迁后,所得到的货币补偿款,一般应归出资人所有。
售后公房在性质上属于私有房屋,应当按照私有房屋拆迁补偿款份额划分的原则处理。
3、集体土地上私有房屋的拆迁补偿款权利人确定
农村集体土地上建造的私有房屋被拆迁所获得的货币补偿款,由房屋所有权人均等分割。
房屋拆迁时尚未成年的家庭成员问题,参照“国有土地上的公房拆迁补偿款分割部分”关于未成年人的意见处理。在申请建造房屋时已满十六周岁的家庭成员,建房时已以自己的劳动取得收入并用于家庭生活的,或者以自己的劳动作为建房的劳动投入的,可认定为共同所有权人。
7.4.4 法院审理房屋拆迁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特别规定
(1)在拆迁期限内,拆迁人起诉要求被拆迁入履行协议中关于搬迁义务的,应裁定不予受理或者驳回起诉,并告知拆迁人根据拆迁有关法律规定,依程序向区、县房管局申请限期拆迁,由区、县房管局报请同级人民政, 府作出责令限期搬迁的决定。
(2)审理中,对于涉及拆迁协议中未起诉的私房产权人、公房使用权人的,应将其列为第三人。但原告未就拆迁协议起诉,仅要求拆迁安置的除外。
(3)拆迁入委托拆迁,被委托单位以自己名义与被拆迁人签订拆迁安置补偿协议,由拆迁人承担有关民事责任。
(4)被拆迁房屋为共有产,拆迁人和部分共有产人签订协议,或者部分共有产人以其余共有产人的被委托人身份签约,其余共有产人要求确认协议无效,经审查委托关系不能成立的,应予支持;部分共有产人以个人名义签约,并保证承担法律后果,但无证据证明其他共有产人同意,其他共有产人要求确认协议无效并予以安置的,应予支持。
人民法院判决确认协议无效的,应同时判令返还财产或者赔偿损失,对被拆迁人提出要求安置诉讼请求判决支持的,应要求拆迁人提供相应房源,如拆迁人无房源的,可视情况参照货币化安置的有关政策规定,判决货币安置。对按规定可回搬安置,但拆迁人又无法提供房源的,可参照回搬地区的同类房屋,判决货币安置。
(5)迁安置协议合法有效,但由于拆迁人的原因,致拆迁协议安置房源无法落实,应判令拆迁人另行提供房源安置或者支付同等价值的货币。
(6)私房所有人放弃保留产权,且户口不在拆迁范围内的,拆迁人就拆迁安置补偿仅与私房所有人签订协议致引起诉讼的,协议中涉及拆迁补偿部分有效;拆迁人就拆迁安置补偿仅与房屋使用人签订协议致引起诉讼的,协议中涉及拆迁补偿部分无效。
(7)公房承租人与拆迁人签订拆迁协议侵犯其他使用人应有的被安置权,其他使用人起诉要求确认协议无效并要求安置的,应认定协议无效或者部分无效,并判令拆迁人予以安置。
(8)私房所有人和个体工商户不一致的,私房所有人与拆迁人签订协议,处分个体工商户的权利,个体工商户就此起诉要求确认拆迁协议无效或者要求安置的,应予支持。
(9)私房所有人的子女、亲属或者其他同住人非经私房所有人明确委托,以私房所有人的名义签订协议,或者以自己的名义签订协议,处分私房所有人的财产并取得安置补偿,私房所有人在知道自己权利被侵犯之日起二年内提出异议的,不以视为委托或者授权为由驳回私房所有人的诉讼请求。
(10)拆迁双方在房屋拆迁裁决未撤销的情况下,又签订拆迁协议,后以拆迁协议纠纷诉至法院,要求确认拆迁协议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以裁决未撤销作为确认协议无效的理由。
(11)拆迁双方在拆迁期限届满后签订拆迁安置协议,引发纠纷诉至法院的,人民法院不以已过拆迁期限为由确认拆迁协议无效。
(12)拆迁协议中明确不予安置或者未明确是否予以安置的被拆迁人提起诉讼,未要求确认协议效力,仅要求拆迁人进行安置的,审理中可就其应否安置作出判决,而不审查协议的效力。拆迁人因此而要求确认拆迁协议无效的,应告知其另行起诉。
(13)拆迁协议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损失的,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增加违约金的,人民法院可予以支持;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损失,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适当减少的,人民法院可予以支持。
(14)协议对延长过渡期的过渡费约定低于有关规定的,按规定;高于有关规定的从约定。
房屋类型 |
换算系数 |
公寓住宅 |
2.06 |
独立住宅 |
1.83 |
新里 |
1.8 |
新公房有电梯成套 |
2.00 |
新公房无电梯成套 |
1.98 |
新公房无电梯不成套 |
1.94 |
两万户新公房 |
1.65 |
旧里住宅 |
1.54 |
简屋 |
1.25 |
注:建筑面积=居住面积×换算系数
单位:元/m2建筑面积
区县 |
等级 |
区域范围 |
最低补偿单价 |
价格补贴系数 |
黄浦区 |
2005年拆迁补偿安置标准,本规定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2004年12月31日前核发拆迁许可证的动迁基地仍适用原规定) |
A |
淮海东路-人民路-新开河路以北、至苏州河南岸地区 |
10500 |
20% |
B |
陆家浜路以北至区域A以南地区 |
8010 |
20% |
C |
区域B以南地区 |
8450 |
20% |
卢湾区 |
本规定自2004年3月23日起施行(2004年3月23日前核发拆迁许可证的动迁基地仍适用原规定) |
一 |
徐家汇路、肇家浜路以北 |
7550 |
/ |
二 |
徐家汇路、肇家浜路以南 |
6105 |
/ |
徐汇区 |
2006年2月14日开始实行。之前已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基地,仍执行原标准。 |
A |
华山路以东,肇家浜路以北 |
11500 |
20% |
B |
华山路以西,肇嘉浜路以南,凯旋路以东,中山西路至中山南二路、中山南一路以北 |
8500 |
20% |
C |
凯旋路以西,中山西路至中山南二路、中山南一路以南,龙华港以北,沪闵路西北 |
7200 |
20% |
D |
龙华港以南,沪闵路东南,淀浦河以北 |
6200 |
20% |
E |
淀浦河以南 |
4800 |
20% |
长宁区 |
本规定自2004年8月17日起施行(2004年8月17日前核发拆迁许可证的动迁基地仍适用原规定) |
一 |
中山西路以东 |
6123 |
20% |
二 |
东至中山西路、南至沪杭铁路徐虹支线旧址、西沿威宁路向南经北虹路折入虹许路、北至苏州河 |
6008 |
20% |
三 |
东沿威宁路向南经北虹路折入虹许路、南至沪杭铁路徐虹支线旧址、西沿哈密路向南经金浜路折入外环线,北至苏州河 |
5273 |
20% |
四 |
哈密路向南经金浜路折入外环线以西区域 |
5260 |
20% |
续前表
静安区 |
本规定自2004年4月5日起施行(2004年4月5日前核发拆迁许可证的动迁基地仍适用原规定) |
A |
北京西路、愚园路以南 |
7700 |
/ |
B |
长宁路(江苏路-万航渡路)、康定路(万航渡路-武宁南路)、昌平路(武宁南路-西苏州路)以南、北京西路、愚园路以北 |
6300 |
/ |
C |
康定路(万航渡路-武宁南路)、昌平路(武宁南路-西苏州路)以北 |
5700 |
/ |
普陀区 |
适用于2004年上半年、下半年度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基地。 |
A |
长寿街道、长风街道(中山北路以南地区)、宜川街道(中山北路以南地区) |
5330 |
/ |
B |
长风街道(除中山北路以南地区)、宜川街道(除中山北路以南地区)、曹杨街道、石泉街道、甘泉街道 |
4800 |
/ |
C |
真如镇、长征镇 |
4160 |
/ |
D |
桃浦镇 |
3240 |
/ |
闸北区 |
自2004年5月10日起施行(2004年5月10日前核发拆迁许可证的动迁基地仍适用原规定) |
A |
沿铁路、虬江路、宝山路以南至苏州河以北 |
5130 |
/ |
B |
A区域以北至中山北路内环线以南 |
4600 |
/ |
C |
中山北路内环线以北至走马塘以南 |
4320 |
/ |
D |
走马塘以北至闸北、宝山区交界处 |
3980 |
/ |
虹口区 |
自2004年6月1日起施行(2004年6月1日前核发拆迁许可证的动迁基地仍适用原规定) |
A |
东至大连路、秦皇岛路至黄浦江边,北至周家嘴路、向北折入溧阳路、四平路、曲阳路、向西折入大连西路,西至东江湾路、宝山路、沿虹口、闸北区界线至苏州河边,南沿黄浦江、苏州河 |
5953 |
25% |
B |
区域A以外、内环线以南 |
5309 |
25% |
C |
内环线以北 |
4452 |
25% |
杨浦区 |
本规定自2004年4月8日起施行(2004年4月8日前核发拆迁许可证的动迁基地仍适用原规定) |
3A |
宁国路、黄兴路以西、中山北二路以南 |
4750 |
25% |
3B |
隆昌路以西、松花江路以南、宁国路、黄兴路以东 |
4500 |
25% |
4A |
邯郸路、翔殷路以南、营口路以西、中山北二路、松花江路以北 |
4700 |
25% |
4B |
除上述外的杨浦区其他区域 |
4200 |
25% |
续前表
浦东新区 |
本通知从2004年5月1日起执行,2004年5月1日以前已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基地,仍执行原标准。 |
三A |
塘桥新路、浦建路、杨高南路、源深路、黄浦江东岸 |
5700 |
20% |
三B |
内环线以内、三A区域外的三级地段及花木镇 |
5100 |
20% |
三C |
除三A、三B区域外的三级地段 |
4700 |
20% |
四A |
济阳路、环南一大道、杨高南路、川杨河、罗山路、杨高北路、赵家沟及三级地段界线 |
4300 |
20% |
四B |
除四A区域外的四级地段 |
3200 |
20% |
五 |
四级地段外、内外环线间、黄浦江、环南一大道、新区界线 |
2050 |
20% |
六 |
五级地段外区域 |
1800 |
20% |
宝山区 |
本调整内容自2004年4月30日起执行,2004年4月30日以前已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基地,仍执行原标准。 |
甲 |
友谊、海滨、吴淞、淞南、高境、泗塘、通河、庙行、大场(原祁连除外) |
3500 |
30% |
乙 |
月浦(原盛桥除外)、杨行、大场(原祁连)、顾村 |
2800 |
30% |
丙 |
月浦(原盛桥)、罗店 |
2300 |
30% |
丁 |
罗泾 |
2250 |
30% |
戊 |
长兴、横沙 |
2000 |
30% |
闵行区 |
本规定自2004年5月17日起施行(2004年5月17日以前核发拆迁许可证的动迁基地仍适用原规定) |
一 |
虹桥镇、梅陇镇(春申塘以北)、龙柏街道(外环线以内)、古美街道 |
3590 |
25% |
二 |
七宝镇、龙柏街道(外环线以外)、莘庄镇 |
3290 |
25% |
三 |
江川街道、梅陇镇(春申塘以南)、颛桥镇 |
2690 |
25% |
四 |
吴泾镇、华漕镇(吴漕路以东、沪青平高速公路以北、横泾港以西) |
2450 |
25% |
五 |
马桥镇、华漕镇(吴漕路以西)、浦江镇 |
1950 |
25% |
南汇区 |
本规定自2004年4月1日起施行(2004年4月1日以前核发拆迁许可证的动迁基地仍适用原规定) |
一 |
惠南镇 |
1800 |
40% |
二 |
周浦镇 |
1900 |
40% |
三 |
新场镇 |
1600 |
20% |
四 |
大团镇 |
1450 |
20% |
续前表
嘉定区 |
本规定自2004年3月1日起施行(2004年3月1日以前核发拆迁许可证的动迁基地仍适用原规定) |
一 |
嘉定中心城区(包括嘉定镇、新成路街道、菊园新区和嘉定工业区(南区)) |
1955 |
25% |
二 |
南翔镇建成区 |
1553 |
25% |
三 |
安亭镇建成区 |
1553 |
30% |
四 |
真新新村街道地区 |
2300 |
25% |
五 |
江桥镇建成区 |
1955 |
25% |
六 |
黄渡镇和马陆镇建成区 |
1208 |
30% |
七 |
嘉定工业区(北区) |
947 |
25% |
八 |
其他各镇建成区 |
863 |
25% |
金山区 |
本规定自2004年9月1日后核发拆迁许可证适用 |
A |
石化街道 |
1750 |
25% |
B |
朱泾镇 |
1750 |
25% |
C |
金山卫镇、枫泾镇、亭林镇、张堰镇、山阳镇、漕泾镇、朱行镇、原钱圩镇 |
1250 |
25% |
D |
兴塔镇、新农镇、松隐镇、廊下镇、吕巷镇、干巷镇 |
1100 |
25% |
奉贤区 |
本规定自2005年3月1日实施(2005年3月1日以前核发拆迁许可证的动迁基地仍适用原规定) |
一 |
南桥镇行政区域内(东至浦南运河以北以莘奉金公路为界、浦南运河以南以金海路为界,南至大亭公路,西至竹港,北至奉浦大道) |
1750 |
43% |
二 |
南桥镇行政区域除一类以外的区域;奉城镇行政区域内(东至洪庙港,南至大亭公路,西至奉新公路,北至川南奉公路<改线段>) |
1560 |
37% |
三 |
奉城镇行政区域除二类以外的区域,青村镇、金汇镇、庄行镇、柘林镇行政区域,海湾镇行政区域农工商大道以西的区域 |
1380 |
32% |
四 |
除一、二、三类外的其他区域 |
1220 |
28% |
续前表
青浦区 |
2001年11月1日以后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基地。 |
1 |
青浦镇、徐泾镇 |
1300 |
最低补偿单价*40% |
2 |
朱家角镇 |
1100 |
最低补偿单价*40% |
其中:沈巷地区 |
900 |
最低补偿单价*40% |
3 |
练塘镇、华新镇、赵巷镇、白鹤镇 |
900 |
最低补偿单价*40% |
其中:小蒸社区、蒸淀社区 |
800 |
最低补偿单价*40% |
4 |
金泽镇、重固镇、赵屯镇、商榻镇、西岑镇 |
800 |
最低补偿单价*40% |
松江区 |
本规定自2002年6月25日起施行。 |
一 |
松江新城范围,即东起洞泾港、西至油墩港、南起沪杭铁路、北至花辰路 |
1500 |
25% |
二 |
九亭镇、新桥镇、泗泾镇及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核心区的行政区域 |
1240 |
25% |
三 |
油墩港以东,黄浦江、横潦泾以北的除一、二级之外的区域 |
1184 |
25% |
四 |
斜塘以东,横潦泾以北,油墩港以西区域 |
900 |
25% |
五 |
黄浦江、横潦泾以南,斜塘以西区域 |
800 |
25% |
崇明县 |
自2005年9月1日起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的拆迁基地按调整后的区域划分和补偿标准执行。 |
一 |
城桥镇、陈家镇、长兴乡、横沙乡镇(乡)区范围内的地区 |
1550 |
30% |
二 |
堡镇、新河镇镇区范围内的地区 |
1400 |
30% |
三 |
绿华镇、新村乡、三星镇、庙镇、港西镇、建设镇、竖新镇、港沿镇、向化镇、中兴镇镇(乡)区范围内的地区 |
1200 |
30% |
1、各区、县耕地补偿费和青苗补偿费标准
区、县 |
耕地补偿费(元) |
青苗补偿费(元) |
其他耕地 |
常年蔬菜地 |
其他耕地 |
常年蔬菜地 |
元/亩 |
元/m2 |
元/亩 |
元/m2 |
元/亩 |
元/m2 |
元/亩 |
元/m2 |
闵行 |
12000 |
18 |
28800 |
43.2 |
1080 |
1.62 |
2600 |
3.9 |
嘉定 |
12000 |
18 |
24000 |
36 |
1080 |
1.62 |
2160 |
3.24 |
宝山 |
12000 |
18 |
24000 |
36 |
1080 |
1.62 |
2160 |
3.24 |
浦东新区 |
14400 |
21.6 |
24000 |
36 |
1300 |
1.95 |
2160 |
3.24 |
南汇 |
14400 |
21.6 |
24000 |
36 |
1300 |
1.95 |
2160 |
3.24 |
奉贤 |
13200 |
19.8 |
22800 |
34.2 |
1200 |
1.8 |
2060 |
3.09 |
松江 |
12000 |
18 |
22800 |
34.2 |
1080 |
1.62 |
2060 |
3.09 |
金山 |
12000 |
18 |
24000 |
36 |
1080 |
1.62 |
2160 |
3.24 |
青浦 |
12000 |
18 |
24000 |
36 |
1080 |
1.62 |
2160 |
3.24 |
崇明 |
12000 |
18 |
21600 |
32.4 |
1080 |
1.62 |
1960 |
2.94 |
2、常年蔬菜乡镇耕地补偿费和青苗补偿费标准
区、县 |
乡、镇 |
耕地补偿费 |
青苗补偿费 |
元/亩 |
元/m2 |
元/亩 |
元/m2 |
长宁 |
新泾 |
36000 |
54 |
3260 |
4.89 |
徐汇 |
华泾 |
36000 |
54 |
3260 |
4.89 |
普陀 |
长征 |
31000 |
46.5 |
2800 |
4.2 |
桃浦 |
31000 |
46.5 |
2800 |
4.2 |
杨浦 |
五角场 |
31000 |
46.5 |
2800 |
4.2 |
闸北 |
彭浦 |
31000 |
46.5 |
2800 |
4.2 |
闵行 |
虹桥 |
36000 |
54 |
3260 |
4.89 |
梅陇 |
36000 |
54 |
3260 |
4.89 |
七宝 |
36000 |
54 |
3260 |
4.89 |
纪王 |
34000 |
51 |
3080 |
4.62 |
华漕 |
34000 |
51 |
3080 |
4.62 |
嘉定 |
江桥 |
31000 |
46.5 |
2800 |
4.2 |
封浜 |
31000 |
46.5 |
2800 |
4.2 |
黄渡 |
31000 |
46.5 |
2800 |
4.2 |
安亭 |
28000 |
42 |
2540 |
3.81 |
宝山 |
江湾 |
31000 |
46.5 |
2800 |
4.2 |
庙行 |
31000 |
46.5 |
2800 |
4.2 |
大场 |
31000 |
46.5 |
2800 |
4.2 |
祁连 |
28000 |
42 |
2540 |
3.81 |
浦东新区 |
杨思 |
31000 |
46.5 |
2800 |
4.2 |
严桥 |
31000 |
46.5 |
2800 |
4.2 |
六里 |
28000 |
42 |
2540 |
3.81 |
洋泾 |
31000 |
46.5 |
2800 |
4.2 |
花木 |
31000 |
46.5 |
2800 |
4.2 |
北蔡 |
28000 |
42 |
2540 |
3.81 |
三林 |
28000 |
42 |
2540 |
3.81 |
南汇 |
周西 |
31000 |
46.5 |
2800 |
4.2 |
奉贤 |
青村 |
28000 |
42 |
2540 |
3.81 |
松江 |
九亭 |
28000 |
42 |
2540 |
3.81 |
泗泾 |
25000 |
37.5 |
2260 |
3.39 |
新桥 |
25000 |
37.5 |
2260 |
3.39 |
金山 |
金山卫 |
28000 |
42 |
2540 |
3.81 |
亭林 |
28000 |
42 |
2540 |
3.81 |
青浦 |
华新 |
31000 |
46.5 |
2800 |
4.2 |
白鹤 |
31000 |
46.5 |
2800 |
4.2 |
赵屯 |
28000 |
42 |
2540 |
3.81 |
崇明 |
合兴 |
25000 |
37.5 |
2260 |
3.39 |
3、非居住房屋及附属设施补偿标准
分类 |
名称及规格 |
补偿标准(元/m2) |
标准增减(元/m2) |
备 注 |
非居住房屋 |
楼房4×9砖混 |
467.4 |
2 |
|
楼房4×9砖木 |
399.89 |
2 |
|
平房4×7砖混 |
526.38 |
3 |
|
楼房 |
475.64 |
2 |
平屋面 |
活动房 |
174.65 |
1 |
|
标准厂房 |
587.82 |
3 |
|
仓库单跨 |
497.2 |
2.5 |
|
仓库双跨 |
418.25 |
2 |
|
猪舍 |
435.3 |
2 |
双圈 |
猪舍 |
479.55 |
2 |
单圈 |
运动场 |
92.95 |
|
猪棚 |
养鸡房 |
427.57 |
2 |
|
养鸭房 |
318.32 |
1.5 |
|
简屋 |
150.00 |
1.00 |
|
棚舍 |
80.00 |
0.50 |
|
围墙 场地 |
围墙 一砖 |
140.43 |
|
|
围墙 半砖 |
87.96 |
|
|
空斗围墙 |
119.05 |
|
|
场地
10cm #200砼 |
66.26 |
|
|
场地
15cm #200砼 |
81.91 |
|
|
场地
20cm #200砼 |
97.57 |
|
|
4、农田水利设施补偿标准
项目
内容 |
规格 |
单位 |
补偿标准(元) |
备 注 |
田间排水管 |
塑料管 |
亩 |
450 |
间距9-10米,埋深0.8米 |
河道综合补偿费 |
乡级以上 |
m3 |
9.50 |
|
大明沟 |
土 |
m3 |
6.50 |
|
水泥预制板 |
米 |
125 |
|
石板砌 |
米 |
180 |
|
砖砌明沟 |
米 |
80 |
|
喷灌 |
固定 |
亩 |
818 |
|
半固定 |
亩 |
370 |
|
机口 |
单泵 |
座 |
122409 |
按14寸泵测算 |
双泵 |
座 |
187929 |
排涝站 |
单泵 |
座 |
710498 |
按28ZLB-70泵测算 |
双泵 |
座 |
943258 |
管棚 |
6m×30m |
座 |
4000 |
搬迁2000元/座 |
连栋管棚 |
A型 |
套 |
50000 |
|
渡槽 |
45cm |
米 |
426.78 |
|
60cm |
米 |
511.59 |
|
80cm |
米 |
614.42 |
|
倒虹 |
45cm |
米 |
1174.42 |
|
60cm |
米 |
1319.09 |
|
80cm |
米 |
1464.86 |
|
地下渠道 |
15cm |
米 |
34.93 |
|
23cm |
米 |
50.07 |
|
30cm |
米 |
65.63 |
|
45cm |
米 |
172.98 |
|
60cm |
米 |
217.76 |
|
80cm |
米 |
303.96 |
|
100cm |
米 |
449.25 |
|
5、农村桥梁补偿标准
项目
内容 |
结构 |
跨度(L)m |
补偿标准
元/m2 |
备注 |
桥 梁 |
机耕板桥梁 |
8m+10m+8m |
2158.00 |
桥面总宽4.6米 |
10m+10m+10m |
2002.00 |
桥面总宽4.6米 |
13m+13m+13m |
2260.00 |
桥面总宽4.6米 |
16m |
2955.00 |
桥面总宽4.6米 |
人行板桥梁 |
8m+10m+8m |
2935.00 |
桥面总宽2.6米 |
10m+10m+10m |
2703.00 |
桥面总宽2.6米 |
13m+13m+13m |
2565.00 |
桥面总宽2.6米 |
16m |
4283.00 |
桥面总宽2.6米 |
6、畜禽损失补偿标准
单位:元/头(元/只)
项目 |
类别 |
单位 |
搬迁类补偿标准 |
关闭类补偿标准 |
猪 |
公猪 |
头 |
399 |
798 |
母猪 |
266 |
532 |
肉猪 |
88 |
176 |
苗猪 |
44 |
88 |
奶牛 |
成乳牛 |
头 |
1500 |
1000 |
育成牛 |
666 |
600 |
发育牛 |
444 |
400 |
犊牛 |
222 |
200 |
鸡 |
蛋鸡 |
只 |
9 |
10 |
肉鸡 |
2 |
4 |
种鸡 |
15 |
20 |
兔 |
种兔 |
只 |
45 |
60 |
商品兔 |
15 |
15 |
孔雀 |
种孔雀 |
只 |
90 |
300 |
商品孔雀 |
45 |
175 |
鸭 |
蛋鸭 |
只 |
5 |
|
肉鸭 |
2 |
|
鸽 |
种鸽 |
只 |
9.5 |
19 |
肉鸽 |
2 |
4 |
7、水产养殖相关设施补偿标准表
项目名称 |
规格 |
单位 |
补偿标准(元) |
备注 |
拖网 |
大 |
块 |
1500 |
|
小 |
块 |
500 |
折网 |
大 |
只 |
300 |
|
小 |
只 |
150 |
潜水泵 |
大 |
只 |
800 |
|
小 |
只 |
500 |
增氧器 |
大 |
只 |
1500 |
|
小 |
只 |
700 |
网箱 |
大 |
只 |
100 |
1.5cm×1.5cm×1.5cm以上 |
小 |
只 |
50 |
1.5cm×1.5cm×1.5cm以下 |
电箱 |
大 |
只 |
90 |
|
小 |
只 |
45 |
篓子 |
大 |
只 |
60 |
|
小 |
只 |
40 |
望鱼棚 |
|
m2 |
按副业棚、舍的标准补偿 |
|
气泵 |
|
只 |
480 |
|
三相拖线 |
100m |
套 |
330 |
|
固底 |
砼材 |
m2 |
15.00/ m2 |
不计折旧 |
护坡 |
砼材 |
m2 |
15.00/ m2 |
不计折旧 |
甲鱼保温设施 |
蒸汽锅炉管道
保暖设施 |
亩 |
3500 |
按10年折旧
残值率为10% |
虾、蟹苗保暖铁环棚 |
渡锌 |
套 |
3750 |
含尼龙等保暖设施6×50 |
防逃设施 |
|
亩 |
150 |
蟹塘 |
小船 |
|
只 |
300 |
木质和水泥 |
8、种植业补偿标准
项目类别 |
单位 |
生长周期 |
具体年份 |
产量(斤) |
补偿标准(元) |
备 注 |
生梨 |
亩 |
投入期 |
第1年 |
|
850 |
|
第2年 |
|
650 |
|
第3年 |
|
700 |
|
收获期 |
第4年—第24年 |
3000—4000 |
5100 |
|
葡萄 |
亩 |
投入期 |
第1年 |
|
2100 |
含设施 |
第2年 |
|
750 |
|
收获期 |
第3年—第23年 |
3000 |
5100 |
|
桃树 |
亩 |
投入期 |
第1年 |
|
900 |
|
第2年 |
|
650 |
|
第3年 |
|
750 |
|
收获期 |
第4年—第23年 |
3000—3200 |
5500 |
|
桔树 |
亩 |
投入期 |
第1年 |
|
925 |
|
第2年 |
|
925 |
|
第3年 |
|
925 |
|
收获期 |
第4年—第20年 |
1000--6000 |
3725 |
|
9、菌菇类补偿标准
品种 |
单位 |
投入成本(元) |
产量 |
补偿标准(斤/元) |
蘑菇 |
1千平方尺 |
2550 |
1013斤 |
3.60-4.00 |
袖珍菇 |
1千袋 |
1555 |
800斤 |
2.50-3.00 |
香菇 |
1万棒 |
14220 |
1万棒 |
3.20-3.50 |
草菇 |
1千平方尺 |
1200 |
800斤 |
3.80-4.00 |
鸡腿菇 |
1千平方尺 |
2815 |
2000斤 |
4.00-4.50 |
平菇 |
1千袋 |
1735 |
1千袋 |
3.30-3.50 |
金针菇 |
1千包 |
915 |
1千包 |
2.20-2.40 |
10、施工借地补偿标准
类别 |
单位 |
补偿标准(熟) |
备注 |
半年 |
1年 |
1年半 |
2年 |
蔬菜地 |
亩 |
4 |
5 |
6 |
7 |
借地时间不足半年的按半年计算;超过半年,不足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依次类推。 |
粮棉地 |
亩 |
4 |
5 |
6 |
7 |
11、低值易耗品及其他补偿标准表
类别 |
项目名称 |
单位 |
单价(元) |
农机具 |
1.5T水泥船 |
只 |
1150 |
5T水泥船 |
只 |
3450 |
8T水泥船 |
只 |
4140 |
小木船 |
只 |
300 |
薄膜 |
平方米 |
1.15 |
锯式脱粒机 |
台 |
1680 |
滚筒式脱粒机 |
台 |
650-680 |
小型脱粒机 |
台 |
620-650 |
潜水泵 |
台 |
480 |
鼓风机 |
台 |
220 |
饲料粉碎机 |
台 |
340 |
高压药水机 |
台 |
1160 |
劳动车 |
辆 |
360 |
翻斗车 |
辆 |
360 |
犁(简易) |
只 |
550 |
粑、划 |
套 |
60 |
背式药水机 |
台 |
80 |
水缸 |
只 |
50 |
开沟犁 |
台 |
7200 |
插秧机 |
台 |
5980 |
柴油机 |
台 |
1150 |
轧稻机 |
台 |
600 |
铁筛糠机 |
台 |
1600 |
旋转犁机 |
台 |
4600 |
拖拉机 |
台 |
42800 |
黄鱼车 |
辆 |
380 |
电焊机(小型) |
台 |
562 |
切菜机 |
台 |
70 |
粪桶 |
台 |
125 |
单位:元/m2建筑面积
区县 |
等级 |
区 域 范 围 |
土地使用权基价 |
价格补贴系数 |
徐汇 |
2006年2月14日开始实行。之前已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基地,仍执行原来的标准 |
A |
华山路以东、肇家浜路以北 |
/ |
/ |
B |
华山路以西、肇家浜路以南、凯旋路以东、中山西路至中山南一路、中山南二路以北 |
/ |
/ |
C |
凯旋路以西、中山西路至中山南一路、中山南二路以南、龙华港以北、沪闵路西北 |
4000 |
20% |
D |
龙华港以南、沪闵路东南、淀浦河以北 |
3100 |
20% |
普陀 |
适用于2004年上半年、下半年度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基地 |
A |
原长征镇(集体土地)地区 |
2230 |
/ |
B |
桃浦镇(集体土地)地区 |
1140 |
/ |
杨浦 |
2004年4月8日后核发的拆迁许可证适用 |
|
五角场镇和殷行街道范围内的集体所有土地 |
2800 |
1400 |
浦东新区 |
本通知从2005年7月1日起执行,2005年7月1日以前已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基地,仍执行原标准 |
A |
花木(内环线内) |
2400 |
450 |
B |
花木(内环线外)、北蔡(川杨河以北) |
2100 |
450 |
C |
北蔡(川杨河以南)、金桥、三林(外环线内) |
1950 |
450 |
D |
三林(外环线外)、张江、高行 |
1500 |
500 |
高桥、高东、川沙、唐镇 |
1350 |
500 |
E |
曹路、机场、合庆 |
1180 |
500 |
宝山 |
本调整内容自2004年4月30日起执行,2004年4月30日以前已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基地,仍执行原标准 |
A |
高境、大场(原祁连除外)、庙行 |
2713 |
400 |
B |
凇南 |
2430 |
400 |
C |
大场(原祁连) |
1799 |
400 |
D |
杨行(含原宝山镇全部)、顾村、月浦(原盛桥除外) |
1799 |
350 |
E |
罗店、月浦(原盛桥) |
1246 |
350 |
F |
罗泾 |
1167 |
350 |
G |
长兴、横沙地区 |
930 |
300 |
符合易地建房条件选择易地建房安置 |
260 |
/ |
续前表
闵行 |
本规定自2004年5月17日起施行(2004年5月17日以前核发拆迁许可证的动迁基地仍适用原规定) |
一 |
虹桥镇、梅陇镇(春申塘以北)、龙柏街道(外环线以内)、古美街道 |
2900 |
25% |
二 |
七宝镇、龙柏街道(外环线以外)、莘庄镇 |
2440 |
25% |
三 |
江川街道、梅陇镇(春申塘以南)、颛桥镇 |
1820 |
25% |
四 |
吴泾镇、华漕镇(吴漕路以东、沪青平高速公路以北、横泾港以西) |
1480 |
25% |
五 |
马桥镇、华漕镇(吴漕路以西)、浦江镇 |
1140 |
25% |
南汇 |
本规定自2004年4月1日起施行(2004年4月1日以前核发拆迁许可证的动迁基地仍适用原规定) |
一 |
康桥镇、周浦镇(原周浦地区)、惠南镇(大治河以北) |
1400 |
300 |
二 |
南汇工业园区、周浦镇(原瓦屑地区)、新场镇、宣桥镇、航头镇、芦潮港镇、泥城镇、书院镇、万祥镇 |
1100 |
300 |
三 |
祝桥镇、六灶镇、老港镇、大团镇、惠南镇(大治河以南)、滨海旅游渡假区 |
900 |
300 |
嘉定 |
本规定自2004年3月1日起施行(2004年3月1日以前核发拆迁许可证的动迁基地仍适用原规定) |
一 |
嘉定中心城区(包括嘉定镇、新成路街道、菊园新区和嘉定工业区(南区)) |
1104 |
25% |
二 |
安亭镇(含上海国际汽车城区域) |
1104 |
25% |
三 |
南翔镇和黄渡镇(除上海国际汽车城区域) |
1012 |
25% |
四 |
真新新村街道 |
1564 |
25% |
五 |
江桥镇 |
1228 |
25% |
六 |
马陆镇 |
932 |
30% |
七 |
嘉定工业区(北区) |
960 |
25% |
八 |
其他各镇建成区 |
874 |
25% |
九 |
符合易地建房条件选择易地建房安置 |
115 |
/ |
金山 |
本规定自2004年9月1日后核发拆迁许可证适用 |
A |
金山新城区范围(东至亭卫路、亭卫路南路,西至松金公路,南至龙胜路、老沪杭路,北至红旗路) |
750 |
450 |
B |
朱泾镇 |
750 |
450 |
C |
金山卫镇(除A类涉及的范围外)、山阳镇(除A类涉及的范围外)、枫泾镇、亭林镇、张堰镇、漕泾镇、朱行镇 |
600 |
350 |
D |
兴塔镇、新农镇、松隐镇、吕巷镇、干巷镇、廊下镇 |
500 |
350 |
续前表
奉贤 |
本规定自2005年3月1日实施(2005年3月1日以前核发拆迁许可证的动迁基地仍适用原规定) |
一 |
南桥镇行政区域内(东至浦南运河以北以莘奉金公路为界、浦南运河以南以金海路为界,南至大亭公路,西至竹港,北至奉浦大道) |
900 |
900 |
二 |
南桥镇行政区域除一类以外的区域;奉城镇行政区域内(东至洪庙港,南至大亭公路,西至奉新公路,北至川南奉公路<改线段>) |
800 |
750 |
三 |
奉城镇行政区域除二类以外的区域,青村镇、金汇镇、庄行镇、柘林镇行政区域,海湾镇行政区域农工商大道以西的区域 |
700 |
600 |
四 |
除一、二、三类外的其他区域 |
600 |
450 |
松江 |
本规定自2002年6月25日起施行 |
一 |
松江新城范围,即东起洞泾港、西至油墩港、南起沪杭铁路、北至花辰路 |
750 |
600 |
二 |
九亭镇、新桥镇、泗泾镇及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核心区的行政区域 |
600 |
480 |
三 |
油墩港以东,黄浦江、横潦泾以北的除一、二级之外的区域 |
550 |
440 |
四 |
斜塘以东,横潦泾以北,油墩港以西区域 |
400 |
320 |
五 |
黄浦江、横潦泾以南,斜塘以西区域 |
300 |
240 |
崇明 |
自2005年9月1日起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的拆迁基地按调整后的区域划分和补偿标准执行 |
一 |
城桥镇行政区域内除陈海公路新线以南地区及陈家镇、长兴乡、横沙乡行政区域 |
900 |
400 |
二 |
堡镇、新河镇行政区域内陈海公路新线以南地区 |
800 |
350 |
三 |
除一、二类以外的地区 |
700 |
3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