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7月20日电(记者姜微 姚玉洁 贾远琨)《上海市促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将于8月1日起实施,这是上海第一部关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地方性法规,它不仅勾勒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空间雏形,更从法治、税收、人才等诸多“软环境”方面,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保驾护航。
“在21世纪,依托中国这个新的世界经济发动机,上海具备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优势。”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国平说。
自国务院常务会议3月25日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上海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和相关规划,“两个中心”建设取得一系列突破。
5月初,国务院批准南汇行政区域划归浦东,“新浦东”不仅区划面积翻了一番多,更形成了洋山港、外高桥、浦东空港“三港联动”,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港区、浦东空港物流园区“三区对接”,外加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两个中心”的国家战略,在新浦东得到了承载和交融。
7月初,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首单花落上海。上海电气集团、上海丝绸集团等在沪企业分别与香港、印尼的贸易伙伴完成了首批人民币结算贸易。这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迈出关键一步,上海有望逐步成为区域性人民币清算中心,进而推动上海加速迈向国际金融中心。
更多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正有条不紊地推进。据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方星海透露,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各项准备逐渐到位,正在等待央行进行现场评估;成立十周年的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在研究探索期货保税交割业务,有望在年底或明年推出;此外,信贷转让市场、商业银行进入证交所债券市场、红筹股和海外企业在上交所上市等筹备研究工作,都在有序进行。
在上海的金融国资企业里,一项重大的改革正在悄然推进。以往由组织部门“拍板”的金融高管,正在逐渐走向市场化公开招聘。上海市金融工委书记季文冠表示,各金融机构副总经理原则上都要通过公开竞聘,正职总经理也要朝着市场化竞聘方向走,2年后,国资金融机构高管行政任命的将不超过30%。
而随着在全球航运市场拥有重要话语权的英国劳氏船级社将上海代表处升格为中国总部,全球排名前20位的航运巨头全部落户上海。“金融和航运,是现代经济中的‘孪生兄弟’,当今国际著名的金融中心城市,几乎无一例外地同时也是世界航运中心。”上海航运交易所总裁张页说。
7月上旬,交通银行、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相继成立航运金融服务部门,为航运企业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此前,上海海事仲裁院和上海国际航运仲裁院先后建立,为现代航运服务营造良好的法治仲裁环境。
“一个公平、公正、高效、专业的执法体系,将为上海赢得竞争优势。”上海市高级法院院长应勇说。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日均成交额1240亿元,预计全年沪市股票成交额将达29万亿元,同比增长55%以上。据此推算,上海全年金融业增加值增幅将超过20%,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